虽然近期国际石油公司股价波动剧烈,且业绩惨淡,但欧洲石油巨头推进能源转型的脚步却未停止,纷纷推出2050年碳排放净零计划。为应对双重“黑天鹅”事件,各大石油公司宣布推出削减资本支出等措施,但BP、道达尔、壳牌等欧洲公司同时表示,对于低碳计划或新能源业务方面的投资不会动摇,将继续“脱碳”,坚持能源转型战略。
近期,道达尔、壳牌、BP、雷普索尔和埃尼公司都承诺,大幅降低能源供应的碳排放强度。在各公司到2050年碳排放计划中,壳牌将碳排放强度降低65%;埃尼公司拟减少80%;道达尔拟减少60%;BP拟将已售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降低50%。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已比任何低成本化石燃料替代品还便宜和清洁。分析师指出,陆上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力成本2020年起将持续低于任何化石燃料,将是全球实现“脱碳”目标的最大功臣。
虽然近期国际石油公司股价波动剧烈,且一季度业绩惨淡,但欧洲石油巨头推进能源转型的脚步却未停止,纷纷推出2050年碳排放净零计划。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经济放缓、能源行业疲软、全球化进程受阻等次生风险,与此同时,很多人认为,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也将被放缓,气候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为应对双重“黑天鹅”事件,各大石油公司宣布削减资本支出等措施,但BP、道达尔、壳牌等欧洲公司却表示,对于低碳计划或新能源业务方面的投资不会动摇,将继续“脱碳”,坚持能源转型战略。一方面,国家政策、投资者倾向于不断向清洁能源侧重;另一方面,在低油价与行业震荡的情况下,传统油气项目的资本回报率与风电、光伏项目的差距越来越小,经济效益与行业稳定性驱动新能源的发展。内外动因的影响倒逼国际石油公司加速能源转型,以实现最终成为综合能源公司的目标。
石油公司削减开支应对冲击,但净零计划仍接踵而至
面对油价暴跌,国际石油公司通常采取削减资本支出、降本增效、优化资产、利用信贷额度等措施来保障现金流充裕,确保拥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加强财务实力和业务弹性。目前,五大石油巨头和国家石油公司纷纷发布具体应对措施,宣布削减20%~30%的资本支出,部分公司更是接连提高削减幅度。
自《巴黎协定》2015年发布以来,各大石油公司积极投资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可是,国际石油公司的营业收入仍主要来源于传统油气业务,因此在双重“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下,其利润、现金流大幅减少,不得不收紧投资,推迟或退出部分项目,并出售非核心业务以抵御行业严冬。在此情形下,低碳能源业务被认为应是放缓进程的重要部分。
然而,BP、壳牌、道达尔、埃尼、挪威国家石油(Equinor)和雷普索尔等欧洲石油公司坚定并重申了能源转型战略,于近期接连发布2050年净零排放计划,而且部分大型石油公司还表示,低碳战略与新能源业务将免于资本支出的削减。
如BP首席执行官鲁尼曾在近期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虽然会削减其他业务的资本支出,但低碳业务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不会改变,不会放慢“脱碳”脚步。鲁尼还在发布2020年一季度季报时再次强调,BP将继续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壳牌宣布2020年计划削减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但表示新能源业务基本未受到影响,而且在其宣布1945年以来首次削减股息的历史性举措后,还暗示这一决定的重要驱动因素是为了提高新能源业务的投资能力。
道达尔更是在发布一季度季报的同时宣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并明确指出,将保持对低碳电力业务15亿~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这些都表明,欧洲石油巨头的长期低碳战略并不会因当前油价冲击而受影响。
项目内在经济性差距收窄,能源转型成经济复苏新出路
去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就《巴黎协定》第六条涉及的碳市场机制和合作的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加上美国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虽然必将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造成负面影响,但并未改变全球能源清洁化发展大趋势。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宣布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目标。欧洲投资银行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2021年起不再支持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项目贷款。另外,欧洲国家的环保政策也相继出台,可通过碳税、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来支持新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逐渐上升,能源消耗向电气化过渡,传统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环保压力逐渐变大,自然推动欧洲的石油公司逐步实现能源转型。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石油公司对于能源转型的战略还停留在减少上游甲烷排放量和天然气放空燃烧量上,对于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投资相对匮乏,但这或许是其等待新能源领域发展成熟后再进行大范围收并购的蓄力行为。
另外,低油价常态化的趋势增加了传统油气项目的风险溢价,经风险评估调整后“新老”项目(新能源项目与传统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差距缩小。特别是近年来,风电、光伏项目成本不断降低,已具备与火电竞争的实力。2019年陆上风电成本较2010年下降25%,海上风电下降45%,光伏成本下降75%。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估算,如果油价保持在35美元/桶,全球大部分油气项目平均回报率为6%,在此情境下,油气项目的回报率与风险较低的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平均回报率相当,大型油气项目将不再是石油公司资本配置重点的唯一选择。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在疫情全球暴发的当下,为恢复经济活力,各国政府应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借此机会推动新兴技术发展,以实现2050年的气候目标。该报告还提出“能源转型场景”,到2050年,全球在相关领域的累计投资需要达到110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需要以当前6倍的速度增长。虽然投资数额巨大,但低碳业务的投资回报效果将十分可观,每1美元的投资预计带来3~8美元的回报。分析认为,到2050年,投资可再生能源将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98万亿美元的增长,全球就业人数也将增长0.2%,远高于“一切照旧”的情况。
低油价推动转型,为资产收并购开启新一轮窗口
考虑到当前油价的剧烈波动,化石能源市场正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比较而言,可再生能源业务更稳定。石油行业可能加速对清洁能源资产和低碳技术的投资,全球能源供应链可能被重新配置,以嵌入更大弹性,而不仅是对传统油气项目降本增效、优化资产这么单一。
在以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19年公布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轮油价下跌周期(2014~2019年)石油公司收购替代能源资产的动因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收购替代能源资产的动因除了与经营净现金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情况等公司财务指标相关,量化模型还呈现出石油公司替代能源资产收购概率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存在显著负相关,即收购替代能源的概率随油价的负向变动而有所提升,在布伦特原油从40美元/桶降至20美元/桶时,替代能源资产收购的概率与变化增速都明显加大;在油价为40美元/桶以上时,资产收购概率增速放缓,且收购概率也随着油价攀升而显著变小。
因此,在国际石油公司全面布局能源供应产业链重要性逐渐凸显的当下,借助历史数据分析可推测出,当前的低油价已为资产收并购打开了新一轮窗口,应把握时机积极进行战略布局,获取新能源市场份额。
中国油企可着手投资低碳能源系统,盘活新能源业务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0年全球能源转型报告,以“能源转型指数”评估各国能源转型的进展,该指数涵盖了115个国家,所研究国家占全球人口的90%,占全球能源供应总量的93%,占全球名义GDP的98%。2020年“能源转型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国家是:瑞典、瑞士、芬兰、丹麦、挪威、奥地利、英国、法国、荷兰、冰岛。中国仅排名第78位,但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排名每年也在稳步提高。
双重“黑天鹅”事件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冲击和制约是不容忽视的,在传统业务利润与油气需求双降低、电气化程度提高的情形下,积极布局多元化新能源业务或许是新出路。我国的石油公司以实施国家战略目标为使命,更是国家能源行业发展与转型的主力。特别是,随着气候政策的发布与投资者、消费者态度的转变,低碳能源将逐渐取代高碳强度的化石燃料的趋势已渐渐明朗,我国的石油公司需要投资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前期可以天然气作为低碳转型的桥梁,并拓展新能源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协同性,近期抓住我国电改机遇,开展电力相关业务,并特别重视氢能储能、充电桩布局等方面,盘活新能源业务,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对于国际石油公司,资产的并购与出售已成为其获取和优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和常态化行为。我国的石油公司也应进一步完善灵活进出机制,把握行业周期性变化时机,不断完善资产组合。目前新一轮新能源资产交易窗口期正在开启,我国的石油公司应抓住机遇,聚焦潜力大、成本低、盈利高的资产,通过收并购方式进行相关目标的优化运作,快速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向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