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浪潮对配电行业的影响
过去50年间,IT领域引发了三次浪潮,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配电行业的企业竞争和战略,我们正站在第三次浪潮的边缘。
1、第一波浪潮:企业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在配电领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网行业围绕配电网运行管理构建配网信息化系统,如OMS、PMS(配电模块)、ERP、DMS、CRM等。二是上游的工程、设备制造等环节,也纷纷构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如ERP、CRM、MES、CAD、PLM等,实现从合同到设备现场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就部分设备制造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技术也并未完全走完,比如ERP和MES的集成,实现全过程的PLM,目前还是一个热点方向,未来在物联网的环境下,甚至还会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
2、第二波浪潮: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从过去来看,主要影响的是消费领域(C端),诞生了淘宝、微信、滴滴、美团。作为面向企业客户领域(B)的配电行业,虽然也有“滴滴电工”这样的纯粹互联网化尝试,但是由于B端的服务特性与C端完全不同,所以基本上都是失败的。但是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智能终端相关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虚拟主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数据库),这些技术在今后都将对配电物联和智能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如今天的TCP/IP技术,是来自于冷战时期,为了在核战争中保证通信不中断而研发的军用ARPAnet。
3、第三波浪潮:物联网技术。第三波浪潮中,IT技术成为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一代配电设备内置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并且与互联网连接,配电设备数据、运行数据、状态数据和相关的应用程序在配电云中存储并处理,海量的配电数据让配电设备的功能和效能都将获得较大提升。
同时,智能配电产品需要全新的设计、营销、制造和服务流程,并且催生出新的生产环节,比如面向配电数据的分析,安全评估、电能质量分析、基于数据的智能设备运维等都会逐步落地,进而引发整个配电行业的生产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甚至反过来影响到整个配电产品的形态。
智能配电物联产品是什么
智能配电物联产品包含三个核心元素: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联接部件。
物理部件就是传统配电设备,包括开关类、变压器类、配电柜类、保护类、接触器类等。智能部件比如传感器、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智能继电器。联接部件比如智能网关、协议转换器、4G/5G通信模块等。
智能配电物联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一对一:单独的智能配电设备通过接口连接一个系统。比如现场保护和自动化设备,通过现场总线规约连接到现场自动化主站,或者柜门显示单元等。
2、一对多:比如配电设备监控云平台,同时连接多个配电柜和多个用户配电房,对配电设备、配电柜、配电房的各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告警管理。
3、多对多:多个产品与多个平台或者模块的联接。比如多个配电柜的电压电流负荷数据,既可以做用电情况分析(能耗监测模块),也可以和开关状态信号、故障录波信号结合,用于故障定位(配电运维),还能够与电价数据结合,为电力市场交易提供策略分析,这就是多对多的智能联接。
智能配电物联的技术架构
波特教授的文章里提到,要抓住智能互联的产品浪潮,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即新技术架构,这里我们做一个大致的映射,分析下智能配电物联的技术架构。
智能配电物联括三个水平层级,配电产品、边缘互联、云平台:
1、产品内置的软硬件和操作系统,以配电柜或者配电房为单元,需要形成智能配电柜、智能边缘计算网关(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开关等。
2、实现智能配电物联,并具有边缘计算功能的物联网关。
3、智能配电云,包含配电物联与数据库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支撑平台、数据分析引擎和规则库、应用功能模块等。
有了上述的智能配电物联基础架构,企业不但能实现快速的应用操作和开发,更能收集、分析和分享配电产品与系统,以及围绕配电设备各种业务活动产生的大量数据。
但是,任何一家企业要建立并支持这样的技术架构,都需要大量投资并获取新的能力,例如软件开发、系统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个人认为能够完整实现这个技术架构的企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其中任何一层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研发,未来更多是一种产业的协同和技术协作关系。这个问题后文有详细的论述,因为涉及到战略路径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