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物联产品能做什么?
智能和互联将赋予配电产品一系列的功能和能力,主要分为四类:监测、控制、优化和自动。理论上一个产品可以兼具四类功能(参考下图)。每一类功能都有自身意义,并且为下一阶段的功能打好基础。比如监测功能是控制、优化和自动的基础。要实现配电物联产品的客户价值和战略定位,公司必须选择需要发展的产品功能。
我们对每一类功能进行分析,首先是监测。通过传感器与外部数据源(如配电运维管理系统、设备资产台账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甚至企业ERP和MES系统),可以对配电产品的状态、运行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测。若配电设备与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产品就会进行告警。监测功能还能让原厂家与用户追踪产品的运行状态和历史(配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好的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监测数据对产品设计(减少功能过度开发),市场分层(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模式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和售后服务(更准确的判断故障位置,提高一次性修复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些数据还能减少售后服务的纠纷,对变压器负载率的分析,还能及时发现用户产能过剩或者配电设备利用率过高、过低的现象,可以让服务方或者原厂家推出诸如“用电优化”的新服务。
控制。可以通过产品内置或者云端的命令和算法进行远程控制。算法可以让配电设备根据条件和环境的特定变化做出反应。比如发生水灾时,应该及时切断路灯照明或者灯箱的电源;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策略可以根据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云端进行下发,并且可以通过配电物联边缘网关里的APP进行装载,这样使得以前通过硬件实现的控制策略,逐步转向由软件灵活进行定义。
优化。有了丰富的监测数据流和控制产品运行的能力,可以用多种方法优化产品。比如对断路器或者配电变压器进行状态监测,动态的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维护;对长期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压器和线路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对运维人员的巡视路线、作业任务进行预估,以优化巡视效率;对于维护大量同类型配电设备的厂商来说,可以通过缺陷的集中监控,优化其备品备件的库存情况;智能配电设备本身因为具备APP升级能力,即使投运以后也能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
自动。将监测、控制和优化功能融合到一起,配电物联网产品实现了一二三次的融合,就能实现高级的自动化水平。比如云端系统根据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生成控制策略,并下发到配电物联边缘网关。网关根据云端策略,动态调整微电网的资源,比如灵活调度光伏出力和可中断/可调节负荷,使得业主的收益最大;或者云端能够实时用户配电系统的电压、功率因数和潮流进行仿真,并且通过网关进行分散式无功补偿控制,使得系统线损和电压得到优化,减少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带来的一系列安全和经济性问题。
重塑行业架构
要了解配电智能物联产品对配电行业竞争和利润的影响,我们首先要研究它们对行业结构的冲击。在任何行业,竞争都由5种竞争力量所驱动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现有对手的竞争强度和性质、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者服务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这些力量的构成和强度共同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本质以及现有业内公司的平均盈利能力。当新技术、客户需求或者其他因素对这5种力量产生影响时,行业的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与前两次IT潮流一样,配电智能物联产品将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配电设备制造业所受影响最大。
对于配电行业来说,分为两个大的市场,即电网市场和企业用户市场。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企业用户市场的情况。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智能配电物联产品将极大的扩展差异化的可能性,比如针对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场景下的配电设备,单纯的价格竞争将逐步减少。需要了解客户如何使用产品,配电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就能更好的对企业客户进行分层、定制、定价并且提供增值服务。此外,由于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增加,客户交互程度增加,产品和客户的关系也大大增强。公司掌握大量的客户历史数据和配电系统运行数据,购买者转换新供应商的成本大大增加。通过智能配电物联产品,上游企业(如器件厂、成套厂)降低对分销渠道的依赖,甚至部分达到去中介化,从而在价值链里获得更多利润,这些因素都削弱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用户也能掌握更多的配电设备与运行数据,减少对器件厂的信息和支持的依赖。并且部分企业用户通过PaaS/SaaS模式,以及产品共享模式(比如改成租赁模式),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竞争对手的竞争。智能配电物联产品可能对竞争带来重大影响,创造无数差异化细分产品的机会,甚至根据客户的使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预置式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差异性和价格差异。
通过配电智能物联,公司可以将价值主张扩展到配电设备之外,比如提供有价值的配电数据和增值服务(如配电运维、电费优化、安全诊断等)。由于前期的软件开发、更加复杂的产品设计,以及搭建“整体技术架构”的高昂费用,产品的固定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因此新型配电智能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很高,可变成本比重较低,这使得单纯的价格竞争空间缩小。
因为高固定成本行业的价格弹性较低,公司必须将固定成本分摊到数额巨大的售出产品上。因此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配电物联设备制造商和成套厂采用与第三方合作开发方式,以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的价格灵活度。
随着智能配电物联产品成为更广泛的系统的一部分(后文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竞争范围将进一步升级。比如智能微断开关、智能导轨表厂家和智能配电箱厂家(甚至电表箱锁具厂家)将在智能低压配电领域中,逐步从合作转向竞争关系,而中压配电设备和系统的厂家也在是智能低压配电领域的主要玩家(比如ABB、施耐德)。
新进入者的威胁。在智能配电物联领域中,新进入者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产品设计、嵌入式技术、构建“配电物联技术架构”的高昂固定成本。
如果一个新的进入者,比如一家智能电表箱或者配电箱厂家,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它需要构建一个配电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安全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构建一整套的应用开发架构和功能,并且持续投入。
配电系统作为电力行业的专业领域,在设备管理、系统运行、调度控制、能量过程、交易分析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经验和技术,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软件开发团队所能支撑的。
当然也有新的进入者,携带其他行业的优势经验,对传统玩家构成挑战。比如华为通过5G、华为云、物联通信解决方案(如宽带载波)、智能边缘网关、智能逆变器等设备,进军智能配电领域,借助其在通信、信息、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知识,以及在通信、数据中心、光伏、园区等行业的专业知识,未来对配电设备制造商构成新的竞争。
另外一方面,随着物联通信、通用式边缘计算技术、第三方云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又将极大的降低行业进入壁垒,使得中小型的专业设备制造商或者服务机构,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在细分场景里进行突破。比如专门利用电能质量数据,针对某些细分场景,提供线上分析+线下诊断+现场治理的专业电能质量服务商。
替代产品的威胁。与传统的替代产品比,未来可能智能配电物联产品的性能更好,定制程度更高,这降低了替代产品的威胁,提升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比如预制化,一二次模块化融合的智能配电柜;可下载APP的智能配电物联网关;可识别用电特征,并对异常用电进行报警的智能配电箱等。
同时,智能配电物联产品还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PaaS/SaaS配电云平台,用户只需付租赁费即可获得功能,比如智能配电运维服务,用户可以以共享的方式采购第三方专业服务,满足个性化的用电服务需求(比如电能质量服务、设备诊断服务、快速抢修等)。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智能配电物联产品改变了传统的配电设备供应关系,重新分配了议价能力。由于物理的配电设备价格高度透明,且可替换程度也不断增加,导致传统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减弱,而电力电子器件开始替代机械部件,智能部件替代传统部件,一二次融合部件替代单纯的一次部件。
这使得新的供应商开始兴起,比如传感器、一二次融合设备、软件、通信物联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存储,以及其他智能配电“技术架构”的提供者。
这些新的供应商将逐步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挤压传统设备供应商的利润。比如阿里、华为、百度、京东等,都开始进入到智能配电和智慧能源领域。不仅如此,这些供应商还可以利用手中的数据开发新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