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在京发布。该指数量化评估了内蒙古能源综合发展水平,是全国首支能源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运行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达到232.45点,较基期(2013年)上涨132.4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09%,显示内蒙古能源经济呈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首支能源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结缘”内蒙古,其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从内部看,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一半,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内外协作看,内蒙古有序开发鄂尔多斯、蒙东两大煤炭基地,形成煤炭产能13.4亿吨,2019年煤炭产量达10.9亿吨,外运量占全国跨省调煤量1/3,均居全国第一。电力总装机超过1.3亿千瓦、居全国第二,发电量跃升全国第一,外送电能力7000万千瓦、外送电量超过2000亿度,均居全国第一,实现“煤从空中走”。
指数显示,内蒙古在绿色发展、经济高效、创新驱动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举例来说,能源生产供给更加集约。“十三五”以来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190万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2.45倍;千万吨级煤矿产能占比达到42.8%,12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占比达到89.1%,煤矿单矿平均产能257万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深入实施,累计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机组超过8000万千瓦,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
能源综合利用更加高效。2019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5295小时、居全国第一,为内蒙古自治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清洁能源消纳情况持续向好。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达到92.6%和98.4%,弃风弃光问题基本得到有效缓解。
能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建成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综合信息化系统,具备联网条件的煤矿全部入网,实现了远端数据实时监测、风险在线预警,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首次降至个位数,百万吨死亡率为全国平均水平1/1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表示,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全国首支评价能源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数,其发布标志着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综合标准评价体系初步形成。通过该指数的运行与监测,客观分析全区能源产业发展的成效与短板,打造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引领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相信指数的发布,也将成为数字化推进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支指数是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与中经社共同研究提出的综合评价体系,用数字化手段,全方位、立体化评估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成效,为内蒙古深入推进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