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石化发布了上半年财报,至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央企年中成绩单全部披露。这三家石油央企经营状况如何,亏损主要体现在哪些板块,下半年业绩又将如何发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
记者:据您观察,这三家石油央企业绩有什么共同点?
董秀成:日前,三大石油央企半年报全部出炉,从数据来看,与基本预期比较相符,不存在意料之外的表现。三家公司业绩表现具有如下共同点:一是疫情影响,由于疫情蔓延,拖累了经济运行常态,油气消费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营收;二是低油价给三家石油央企带来明显冲击,油气上游业务直接受到低油价影响,经营业绩均受到巨大影响,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置身事外,营收均大幅缩水;三是三家石油央企均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减少费用支出,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油气生产成本均有所下降,效果十分明显;四是在勘探开发领域,均保持了强劲的投资,均有所发现,没有因为经营环境恶化而大规模减少上游资本支出,这符合三家石油央企作为国有大型油气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所需要承担的应有责任和担当。
记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亏损主要体现在哪些板块,您认为是哪方面因素造成?
董秀成:这两大石油央企虽然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特大集团公司,但其产业结构、上下游匹配、区域市场分布、管理特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业绩表现有所不同。中国石油上游业务规模较大,受油价影响更加直接,因此亏损较大一些,而中国石化上游业务规模较小,相对而言,低油价直接影响要小一些,亏损少一些;中国石化下游(炼油化工)比较发达,规模较大,而且大约七成原油需要进口或外购,受低油价影响较小,而中国石油下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基本做到自己的油田供给自己的炼化企业,因此受低油价冲击更大一些。另外,由于两大石油央企区域分布不同,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而言销售顺畅一些,成本也相对低一些,整个板块保持盈利,而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其油品销售业务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出现销售板块亏损局面。
记者:中国海油是这三家石油央企中唯一盈利且桶油成本创新低的油企,您对此如何分析?
董秀成:相比较而言,中国海油起步于海上对外合作,较早引进国际油气公司的管理模式,社会负担比较轻,员工规模远小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其市场化、国际化起步较早,市场化经营更显突出,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更加严格,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因此面对不利环境采取降本增效的力度更加有力。上半年,中国海油一方面在中国海域增加工作量、提升有效益的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削减了海外开发投资,调减低效、负效原油产量,因此桶油成本连续七年下降,在今年这样极其不利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盈利,值得充分肯定。
记者:对这三家石油央企下半年业绩走势如何预测?
董秀成:尽管三家石油央企下半年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但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仍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将依然是主旋律,这一点应该不会改变,国家层面上也不会改变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个人预计,三大石油央企将依然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内部挖潜,提升经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在降本增效方面不会放松,强化成本控制,科学决策投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投资回报和经营效益。随着国际油价有可能逐步上涨,预计下半年这三大石油央企业绩将逐步走出低谷,会好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