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是一座石油城。中国石油近年来与阿塞拜疆在油气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摄影 孟庆璐
9月16日,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7个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增长2.6%。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贸易额52亿欧元。同时,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地位,占比分别为21.9%、10.3%。在双方合作共同抗疫前提下,中欧贸易合作正在逆势增长,找寻经济恢复的动能成为共识。其中,深化能源合作或将成为机遇点。
能源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先行
国家发改委于近期下达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贸易互通基础设施先行,成为双方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运量实现逆势增长,对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个月,中欧班列连续刷新单月开行纪录,其中6月份开行1169列,运送货物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78%,运送抗疫物资181万件、1.4万吨,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绿色通道”“生命通道”。
自欧盟发布《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以来,明确将中国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和举措不断增加。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也成为了各方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国进一步开放能源进口市场和油气项目上游勘探开发市场后,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将到中国寻找契机。
正如打造“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一样,中欧能源合作正在能源转型、新能源发展、天然气消费和能效提升等多个领域有着相当的深化合作潜力。能源合作在中国能源领域市场开放改革不断深化的时候,应适时推进中欧能源合作,欢迎欧洲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目前,中欧能源合作在过去合资基础上,进一步多点开花,按照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部署,一大批企业在国内已经同欧洲企业深化合作,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打造具有中欧能源企业合作特点的项目,并深化合作范围。
未来一个阶段,中国企业同样需要把握同欧洲能源互联互通的契机,在多个领域中深化合作,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创新方面的合作应用,推动能源资源互补性增强,提升设施互通供给能力。
中国石油与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在亚马尔项目上的合作堪称中欧能源合作的典范工程。道达尔与中国石油等共同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道达尔官方发文称“在亚马尔,我们从零开始建造了一座21世纪的工业大教堂。我们全力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彼此扶持,共渡难关。”1460天,在多个企业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项名副其实的北极气超级工程。
中国石油相关人员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技术人员讨论数字技术。
多领域合作平台正在升级
正如德国刚刚发布的《德国蓝皮书2020》所指出的,中德、中欧经贸合作战略价值在变局下更加突出。中欧在能源禀赋有着诸多一致性和互补性,作为天然气进口大户,对于化石能源都有着相当的依存度。因此,在能源转型技术、能效提升创新、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天然气的合作基础。
去年,旨在促进中国与欧盟之间能源领域合作的中欧能源合作平台(ECECP)项目在北京启动。与会的中欧双方专家学者针对电力市场改革、天然气/LNG市场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市场化融资,以及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畅谈合作契机。该委员会由欧盟能源总司、中国国家能源局,以及欧盟驻华使馆组成。项目旨在加强欧盟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中欧双方的理解与互信,推动中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赢,进而为全球能源的清洁转型做出贡献。
目标相同,绿色清洁能源发展是双方未来共同的远景,如何在长远发展基础上,一步步构筑深化合作的发展基石需要在企业层面有更多项目落地。刚刚结束的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举行的视频会晤以及去年第21次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期间,发布联合声明都特别支持了绿色经济发展,强调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领域合作。在第8次欧盟—中国能源对话会议上签署的《关于落实中欧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也提到,双方将致力于通过中欧能源合作平台落实能源合作举措。
虽然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但全球能源问题是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过度依赖化石燃料,气候变暖加剧等威胁人类生存的挑战,只有在全球多边合作体系框架下,才能相互合作应对。欧盟和中国有共同的意愿和目标进行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开放灵活、透明、监管良好的能源市场,开展更多互利合作,这是双方履行《巴黎协定》的重要举措,将给双方带来利好影响,也是继续深化合作项目落地的基础。
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在“第七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就表示,中欧将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深入探讨未来能源、交通、数字经济、新技术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欧盟企业愿意通过中欧能源合作平台和中国企业以积极的态势展开更多合作,希望欧中在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市场准入、电网并网、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据了解,中欧能源合作平台将在3年内分三个阶段实施,预计2021年10月完成。项目将重点在电力系统、LNG市场、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的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发力,通过研讨会、联合研究、参观考察等形式,不断深化中欧双方在能源各个领域的合作。
欧盟能源总司国际合作司司长Megan Richards指出,中国与欧盟在能源领域有许多共同之处,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解决办法。中欧能源合作平台的搭建,能够促进中欧双方更好地交流、配合,进而共同推动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能源转型。未来,在此平台上,双方将在推动能源市场运行、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技术创新领域展开密切的合作,在减排等领域也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欧盟与中国在能源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合作,也取得了许多成果。”Megan Richards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能源企业与道达尔、bp、埃尼、西门子等欧洲老牌企业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在油气、环保、自动化甚至金融保险等领域都开展着交流。bp在中国的首家合资全新品牌加油站在山东亮相,开启了bp在中国未来新增1000家站点的5年计划。
亚马尔项目俄罗斯施工船只正准备进行作业。
能源合作或将进一步深化
从2003年开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走过16年历程,作为各自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中国与欧盟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话合作的良好格局,中欧双方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合作中协作前行。
从中欧合作的领域上来看,能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是双方合作的亮点所在。在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会及多个全球双边多边机制中经常提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能源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这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也是具有可行性的推动中欧关系的切实合作方向。
随着在能源领域面对诸多挑战所达成的共识,在企业开展设施联通、资源共享、提高全程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等方面,都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契机,并将机遇转化为可以落地的实实在在的商机,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
中欧双方联合制定《中欧能源合作路线图(2021-2025)》,加强中欧双方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的引进,提高双方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达成了共识。同时,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挑战。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服务体系将是中欧双方深化合作的又一着力点。
亚马尔项目建设所需物资正通过萨别塔港口运送到现场。 摄影 孟庆璐
从中欧双方共同制定发布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专门涉及在能源和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合作,到签署的《关于落实中欧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强调双方寻求通过中欧能源合作平台落实具体项目,中欧能源合作正在稳步推进。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欧双方在学术、政策、商业等层面的能源对话合作并未终止,并继续深化了在新型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实体创新等清洁能源转型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动双方在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互鉴共享。
在《中欧领导人气候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中欧能源安全联合声明》《中欧能源合作路线图》等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的指引下,中欧双方在能源发展政策与市场改革、清洁能源转型、多边框架下能源合作等问题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项目落实,让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互利共赢商机,并建立在市场共享方面更加深入的企业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