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央企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
再次创造了一个一个奇迹
三峡工程完成竣工验收
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投产
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建成
中国大陆建成县级以上统一大电网
... ...
这些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央企超级工程
彰显着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实力
令国人骄傲,让世界惊艳
12月26日,“国资小新”联合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根据网友推荐和全年大数据分析,为大家推出央企超级工程暨央企国之重器“英雄榜”,并在国资小新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国资委网站及相关中央主流媒体网站发起投票。
综合各平台网友投票情况和专家评委推荐意见,选出“2020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其中涉及能源领域的工程就有六项:
1、三峡工程
11月1日,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应对建库以来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洪水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监测表明,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2、东方13-2气田
11月25日,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成功投产。该气田预计高峰年产气超30亿立方米,年产气量可供一百万人使用15年。它的投产,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海油30余年“淬炼”的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对于进一步开发海上油气资源、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13-2气田位于海南东方市以西120公里的南海莺琼盆地地层深处。在盆地埋深2000米左右的常温常压地层,中国海油20世纪90年代发现并投产了东方1-1等多个气田。而盆地埋深3000米以下地层,是全球三大海上高温高压区域之一,温度达150℃以上,压力系数超1.8,在这里勘探开发油气属世界级难题。
3、长庆油田
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创造国内油气田年产量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我国建成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增储上产最快的油田。自2012年跃居我国第一大油气田,2013年建成西部大庆之后,2019年跨越国内油田历史最高峰,今年攀上中国石油工业新高度,创造了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奇迹。长庆油田开发的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其显著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
4、阿里联网工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简称“阿里联网工程”)12月4日正式投运。这项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建设挑战性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造很多奇迹。阿里联网工程的投运,标志着中国大陆建成县级以上统一大电网,西藏也由此迈入了主电网覆盖全区7地市、74县(区)的统一电网新时代,书写了西藏电力发展的崭新篇章。
工程总投资74亿元,2019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跨越西藏2个地市10个区县,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藏中电力联网3条“电力天路”之后,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输变电工程。
5、乌东德水电站
6月29日,由三峡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中央企业打造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乌东德水电站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投产的首个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相当于昆明市一年用电量。
乌东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计划于2021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届时,还将与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电站共同组成21世纪标志性的世界最大绿色能源工程基地,对构建国家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具有深远意义。
6、昆柳龙直流工程
12月27日,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较计划提前半年。
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也是世界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作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工程从云南出发,跨过1452公里的高山河湖,把电站丰沛的水电分别送往广东和广西的用电负荷中心,预计每年送电330亿度,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将有效解决“十三五”末及中长期云南水电消纳问题,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为满足“十四五”和后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底气,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动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人民用双手、用智慧、用毅力、用决心托举起众多世界顶尖的“超级工程”,让百姓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告别2020,拥抱2021。作为超级工程的建设者,央企人将继续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为人民谋福利,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2020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
我国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满负荷运行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
众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被攻克
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
央企国之重器捷报频传
12月26日,“国资小新”联合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根据网友推荐和全年大数据分析,为大家推出央企超级工程暨央企国之重器“英雄榜”,并在国资小新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国资委网站及相关中央主流媒体网站发起投票。综合各平台网友投票情况和专家评委推荐意见,“2020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重磅揭晓。其中涉及能源领域的工程就有三项:
1、华龙一号
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采用18个月换料,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2、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问世
11月27日,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顺利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突破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具备自主生产和替代进口的能力。燃气轮机是涉及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装备,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以前通过“市场换技术”重型燃机国产化虽已接近80%,但剩余20%如高温部件等核心技术仍属于进口且被牢牢把控。该项目的成功使我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具备自主生产和替代进口的能力,实现100%自主化国产设备。与同等功率进口燃机相比,整机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运行与维护价格可节省近一半,检修周期缩短50%以上。
3、环流器二号M装置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开发聚变能源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该设备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科技是一个国家强盛之根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铸就国之重器。2020年,一个个国之重器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彰显了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实力,凝聚着央企人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
大国重器成就大国重企,大国重企铸就中国品牌。面对崭新的2021年,中央企业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