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对于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历史重托,光伏发电行业需要完成的,不仅是装机量的倍增,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升级,才能确保整体目标如期实现。
本届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陈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应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
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您提交了《关于保障新能源配置储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请简单介绍提案内容。
陈康平:在“3060”中长期目标的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越发紧迫,而储能既可以实现负荷削峰填谷,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又能参与系统调频调压,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可以说是能源转型的一个必然选择。
但当前储能的安装、运行等各项成本仍然较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只有“新能源+储能”实现平价,新能源才能真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
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前瞻性规划,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引导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形下的储能需求测算,因地制宜确定配置储能比例,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
二是鼓励探索共享等模式提高储能使用率。建议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鼓励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降低储能单位成本,增加使用频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
三是统筹建立合理的储能价格机制。建议从全局角度出发,由国家统筹建立“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机制,使新能源配储的多重价值在价格上充分体现;通过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助力储能“增值”。
记者:为确保“3060”中长目标如期实现,您认为光伏发电行业应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陈康平:在“3060”中长期目标的驱动下,国家层面的政策性导向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更新,有望加速催化光伏行业的全方位发展。
一方面,技术更新迭代加快,将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及光伏叠加储能的成本,实现总成本与煤电成本距离的进一步缩小,并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的不足。另一方面,“光伏+”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与光伏制氢、特高压、大数据园区、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形式充分融合,不断拓展行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应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进而为加速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创新,不仅是推动行业加速进步的强大动能,更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晶科已累计15次突破行业纪录,最新N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24.9%,组件效率23.1%的世界纪录,并不断拓展光伏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应用,为我国构建清洁、安全、高效、自主的能源保障贡献重要力量。
记者:请您展望下一阶段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陈康平:毋庸置疑,在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及平价上网的推动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会打造发展新优势。
尤其是光伏产业,即将迎来指数级成长的真正爆发期。综合考虑消纳、土地、特高压建设进展等各因素,我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行业的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可达到70-90GW。同时,行业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聚集,科技创新和产业多元化全面提速。
晶科也将提前布局蓝海,提升战略技术储备,包括光伏制氢,光储充,光伏加通讯的光伏基站,BIPV,园区微电网等方面,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推进能源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