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供应链加速实现碳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
谈“3060”目标下风电行业发展路径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我国能源转型驶入“快车道”。风电、光伏发电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的同时,对能源系统整体效能的提升也提出新的要求。
“3060”目标下,我国风电行业如何发挥“表率”作用?下一阶段,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还将做好哪些工作?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与记者进行视频连线时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电侧的非化石能源装机增长,更需要电网的高效传输调配和需求侧的智能用电变革。
记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于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您有怎样的建议?
武钢:“3060”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已经明确,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多支持。可以说,“3060”目标是能源行业开始“加速跑”的发令枪,意味着我国能源结构将加速推进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跨越式发展。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我认为,首先要通过强化绿电消纳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绿电消费意识等措施,保证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足额消纳。其次,要持续优化碳排放认证机制,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改善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问题。第三,行业“倍速发展”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获取更加迫切,需要尽快解决风电行业专业人才的发展问题。最后,要鼓励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着力破除壁垒,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比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筑”、“低碳能源+旅游”、“低碳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共同体,构建新形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本届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推动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的提案》。推动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哪些意义?
武钢:目前,能源行业还没有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标准,仅有绿色供应商评价团体标准。相对来说,装备制造业耗能较多,如果可再生能源产业可以从用能开始带头践行低碳发展,对于我国早日实现“3060”目标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对绿色供应链认知不到位,缺乏驱动力。从近3年风电行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在123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能够做到积极将绿色设计、采购、制造、运输等因素贯穿于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占比从2018年的20%提升到了2020年的34%。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起始状态或从未开展。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快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标准的发布,填补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标准缺失;建立风电开发商绿色评估机制,并向上游进行价值传递;倡导绿色电力消费,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为能源行业整体达到“3060”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我相信,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相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将会加速推动我国“3060”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会鼓励更多企业开始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未来国际市场中我国风电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下一阶段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如何处理好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并网消纳问题?
武钢:2020年,我国风电行业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达7167万千瓦,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证明了风电产业链供应存在巨大潜力,能够为推动企业和地方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在“3060”目标的鼓舞与指引下,我认为2021年风电装机量仍将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度上。“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相关部门会推出一系列具体的行业发展路线图和政策举措,尤其在消费端,我们期待能够出台与绿电相关的政策,进一步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空间,避免弃风限电和保量不保价现象的再次发生。
在新能源消纳方面,首先应该肯定电网企业在规模化接纳可再生能源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包括制定基础规范与标准、投入大量实验建立对新能源发电的预报机制,2020年大部分短时期的产能预报的精准度可达90%甚至95%以上。
未来,电力系统大比例接受可再生能源,仅靠电网侧和电源侧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升负荷侧的智能化水平,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变化的规律来使用电能。因此,虚拟电厂的发展将尤为重要。通过在智能负荷与智能电源间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两端很好连接,使其实现安全稳定运营。
化石能源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方面,依然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能互补、大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过程中,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双方要携手合作,才有利于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