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全国政协委员刘中民:​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两会声音】

日期:2021-03-12    来源:中国电力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3/12
09: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2021两会 能源化工 碳达峰 碳中和

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词汇成为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是我国能源化工领域的资深专家,面对双碳减排承诺,能源行业该如何行动?两会期间,刘中民接受了记者专访,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这些热门词汇的观点和看法。

记者:在向国际社会做出“3060”的双碳减排承诺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工作目标。您如何看待我国在碳减排工作中的这些积极举措?

刘中民:“3060”目标既是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时代潮流,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求,事关我国发展的全局和长远。

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总量直接相关。鉴于能源的基础地位和辐射作用,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碳中和涉及面极其广泛,超越了能源、交通等具体领域,也与我国总体工业结构密切相关。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及其相关的工业体系主要依赖化石资源。因此,必须重构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体系从高碳向低碳化、绿色化突破,形成先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体系,才能顺利完成碳中和国家目标,同时支撑我国全方位高质量长远发展。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所以从这个角度科技创新必须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记者:目前,我国在碳减排方面还应解决哪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刘中民:科技部及相关部委前期部署的各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涉及了一些碳减排技术。但要实现碳中和国家气候目标,不仅需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需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跨领域突破多能融合互补及支撑能源相关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瓶颈及核心技术。跨领域系统化布局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并可带来巨大的总体节能减排效果。这也是我国新能源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难点。

鉴于碳中和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记者:碳减排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从长远考虑,您认为我国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刘中民:首先是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跨领域系统化部署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推进跨领域综合交叉,打破能源与其他行业、能源内各分系统间相互独立分割的局面,解决依靠单个领域科技发展难以突破的跨系统问题。如以氢能为纽带,通过非化石能源制氢、绿氢与煤化工及二氧化碳耦合等创新技术,大幅降低煤化工碳排放,促进化石资源利用低碳化;基于大规模储能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通过煤化工、石油化工及钢铁行业之间的耦合,大幅度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其次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性支撑技术,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氢能及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钢铁、化工、水泥、有色等难减排行业的零碳/低碳流程再造技术;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如先进核能、光电催化制氢、跨系统耦合集成与优化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与突破,为各领域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原理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激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示范工程建设中,促进大规模、系统性的技术示范落地。选取典型区域或行业进行跨领域集成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国新能源体系构建及相关工业结构调整。

此外,还应加强战略研究和新型创新体系构建。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指望一期专项解决所有问题,应同时部署和加强战略研究,理清国家目标下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图,指导长期发展。同时,要注重及时总结跨领域专项的成功经验,促进新型创新体系的构建。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