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解决能源的获得性问题,还要解决能源支付性问题以及环境友好的问题,从目前的能源利用架构出发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
3月11日晚,“两会特别报道·碳中和新能源系列”第二期,邀请了中海油服原副总裁陈卫东,与经济学家管清友共同探讨《碳中和博弈,全球能源领域将发生“革命”?》。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减排将成为下一个国际热点和国际趋势,这势必会引起全球能源领域的巨大变革,其他相关的产业也将面临新的风险与机遇。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将发生怎样深刻的“革命”?全球减排将会引发怎样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我国实现“碳中和”又有哪些方法路径可以借鉴和学习?
对此,在直播中,两位嘉宾从节能减排实现路径,能源革命的全球影响,新能源时代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全球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以下为直播部分精彩内容:
面对“碳中和”挑战要有适合国情的策略
管清友:已经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减排也是将是一个热点话题,您觉得最全球能源革命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陈卫东:首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冲击了全球几乎所有的产业链,包括全球能源领域。石油行业160多年以来首次出现负油价,对整个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通过减产等一系列措施,油价现在已经回到正常位置,但是仍然非常不稳定。
另一点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了过去的热门话题之一,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相比之下,大部分发达国家其实已经达成了碳达峰,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任务。
能源消耗达峰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在数据上的,欧洲天然气达峰,美国石油达峰,中国煤炭达峰,这三种主要能源消费领域达峰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几大经济体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状态,能源和整个人类文明进行状态是紧密相连的。
面对这种全球的大变革,我们要按照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方法,先确定目标,在加以实践,充分利用我国的各方面优势。达成这一目标,来自各方面的综合压力很大,因为一边要减排,一边要吸收碳排放,最后达到一个零碳社会。但是做到零排放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注意力和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更高效的吸收碳排放,从而达成“碳中和”目标。
减排热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管清友:因为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各国都达成协议进行一致行动,我国在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几十年里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不可避免的需要大规模的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煤炭这类传统能源,如果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开始逐渐的减少对于石油天然气的消耗。
那么,对全球局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时间段,化石燃料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贡献度将会逐渐降低。所以,这次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热潮从全球格局上来讲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您怎么看待能源结构调整给全球带来的变革?
陈卫东:从技术的维度上,就社会发展指数而言,社会越进步,人均消费能源越高。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煤炭时代,内燃机的出现和汽车等工具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人类逐渐发现自然环境不可承受无限制的能源废料排放,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界虽然对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有自净能力,但当排放量超过一定限制,就会出现各种的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现在巴黎协定等环保问题相关协议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希望在2050年,全球能够把地球整体温度的变化控制两度以内,减少碳排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也会引导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关联。技术进步带动的能源消费革命到底是什么呢?过去能源供给和能源资源主要考量两个因素,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化石能源储量大,满足可获得性,而且价格是可支付的,能源的更新换代主要是依据资源的功能效率方面。这次能源革命中,除了过去我们所考量的可获得性,可支付性外,还需要加入环境友好性,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
管清友:我国有可能在新的能源革命时代像当年美国、英国引领上一次能源革命那样去引领世界吗?
陈卫东:未来30年的能源结构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跨越不了的煤炭时代,进入不了的油气时代和引领世界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引领可再生能源时代是我国未来的大趋势。我国近年来石油消耗没有增加,油气能源的比重没有增加,但整个能源消耗是增加的。我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全球50%的太阳能电池的晶硅材料是中国生产的,全球60%左右的叫做逆变器是中国生产的。由于中国的贡献,过去十年太阳能的发电每度的成本下降了90%。即便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比例还很低,但是未来中国有很大希望去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
管清友:我感觉到未来至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能源革命可能确确实实要由中国来引领的。因为我国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消费,现在都已经是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一位的大国,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格局一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会越发明显。能源革命不仅仅是能源的事,它涉及到经济结构的问题,技术进步的问题,不光涉及国家,还涉及到文明的消长。但是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那么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就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在能源革命中引领世界。
无论是节能还是减排,生产端控制或者销售端控制,要达成碳中和,必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技术上的突破。既要解决能源的获得性问题,还要解决能源支付性问题以及环境友好的问题,从目前的能源利用架构出发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无论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是传统化石能源相关的技术都需要有所突破。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如果没有科技的推进,将很难在这次能源革命中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