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说。
章建华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行动,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积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力军成长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产业体系较为完备
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将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章建华介绍,我国发电装机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
章建华表示,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水电领域具备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特高坝和大型地下洞室设计施工能力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低风速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国内风电装机90%以上采用国产风机,10兆瓦海上风机开始试验运行。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我国占据7家。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近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从2018年到2020年弃风弃光逐年好转,风电光伏利用率大幅度上升,到2020年风电利用率已经达到97%,光伏利用率达到98%。从考察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
“下一步,要推动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所以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多措并举保障新能源高水平的消纳利用。”黄学农说。
黄学农表示,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充分利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大的新能源并网消纳空间,积极推动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要科学规划、布局一批以新能源为主的电源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实现新能源电力全局优化配置。
黄学农指出,要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在发电侧,加强火电灵活性改造,包括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的建设。在电网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特别要发挥大电网资源互济的作用。在用户侧,推进终端电能替代特别是绿色电能替代,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另外,加快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电力系统全面数字化,构建高效、智慧的调度运行体系。
黄学农表示,要构建新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着力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先进信息通信等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体系。
发电装机将超过50%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边界条件、发展逻辑以及发展机制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
李创军表示,在 “十三五”基础上,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有大幅度的提升,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 “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
同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到 “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
李创军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今年开始,风电光伏发展将进入平价阶段,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实现市场化发展、竞争化发展。
能源消费增量比重将达80%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福龙表示,国家能源局正在深入研究拟定相关政策措施,准备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规划引导和约束作用。初步测算
“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增量的比重将达到80%,比 “十三五”要提高2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为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左右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多元化发展非化石能源。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以西南地区、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为重点,开发建设水电站,锚定2030年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是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新能源电力消纳和跨区输送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式开发,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的就地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特别是推动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的光伏发电、分散式的风电。
四是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型储能的研发应用。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