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中国能源资讯

煤炭工业100年 : 忧民族之忧 解国家之危

日期:2021-06-25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韩文科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6/25
09: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煤电行业 煤炭产量

煤炭产业的红色基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忧民族之忧、解国家之危,顺应时代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过去10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70多年里,煤炭和煤电行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建设提供能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作为。

支撑和储备

中国有几千年的煤炭开采利用历史,较大规模的开采大体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自强”是首要任务。自强以练兵为要,而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制造武器、机器自然少不了煤炭等燃料,近代煤炭产业就此发端。

然而,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煤矿要么掌握在军阀手里,要么掌握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中。但可喜的是,随着工业化开采逐步扩大,煤炭工人逐渐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

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形成之后,首先关注的就是工人群体。他们在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动员、宣传和教育,煤矿工人也积极响应共产党人的号召,在多个矿区建立党组织,举行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等多次大型罢工。

新中国成立以后,煤矿收归国家所有,煤矿工人成为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为国家的主人。此后的三十年中,煤炭行业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我国能源供应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转变,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其中有以下两项贡献最为关键。

一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寻求发展的方向,工业是重中之重。1953 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其中的核心就是加快实现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足够的煤炭不可或缺。于是从“一五”开始,煤炭行业在此前的基础上,迅速在全国恢复和开发出抚顺、大同等煤炭基地,使我国的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000万吨提高到了上亿吨、几亿吨,支撑了新中国电力、钢铁等重要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二是储备人才。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形势变化,党中央决定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即“大三线”建设。

在党的号召下,来自多个东部城市的煤炭工人自愿奔赴“三线”。贵州六盘水、四川攀枝花等大型煤炭、钢铁生产基地,就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

煤炭基地的出现,也为当地形成了煤炭人才队伍。技术人才的储备,给未来的煤炭产业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对能源工业非常重视,但受制于经济总量小、产业技术薄弱等问题,总体产业规模并不大。煤炭就是典型的代表,尽管实现了“自主自强”的突破,然而由于设备等硬条件的限制,行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依然落后。

引领和创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进程正式开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线下,中国就像一列火车开始全速前进。但是,能源电力供不应求,让这列火车刚刚起步就面临速度放缓的窘境。

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也顺应改革开放的趋势,党中央决定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能源工业。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我国与其签订了包括石油勘探、煤矿开采等方面内容的初步协议。1985年7月1日,中美双方共同开发的首个大型项目——山西省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正式开工。

这座煤矿的动工,也是党中央决策开发晋陕蒙能源基地的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初期,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陕西、内蒙古进入了国家的视野。通过不断开发,这些地区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为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工业“血液”。

除了大型项目,在这一时期,党中央还果断决策发展乡镇煤矿,借助民间资本推进煤炭行业发展。这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填补煤炭电力缺口起到了很大作用。

从改革开放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煤炭行业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这段时间,创新和引领是煤炭行业的特点,不断提升的产量和持续优化的技术就是最好的体现。

首先看产量。

1978年,我国煤炭产量为6.18亿吨,1994年达到12.4亿吨,到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37.5亿吨。在35年的时间里,煤炭产量的增速超过其他能源,成为发电结构中的主力。

煤炭产量领跑行业与党和国家对煤炭产业的关怀和支持密不可分。200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增加、用电量增大,多地开始出现电煤紧缺的问题。国家推出多项措施,缓解电煤缺口,保证电力供应。2008年冬天,受雪灾影响,电煤供应频频告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先后到山西大同和河北秦皇岛,深入一线,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慰问和鼓励一线煤炭和电力工人。

此后,煤炭企业领导带头下矿井成为“规定动作”。他们除了要检查和确保生产安全,也在用自身行动践行与一线工人打成一片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党对各个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在开放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方面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做强做大自身产业。

为此,煤炭行业进口了大量设备、引入多种技术,这让开采技术水平和产量实现了快速提升,不仅基本上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而且给2000年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更关键的是,在引入技术的过程中,煤炭和煤电行业大力推进国产化,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让自身的技术实力、装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前,我国多家燃煤发电厂的技术水平已经在世界处于引领地位。

断臂与转型

我们也需要看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三十多年中,煤炭的发展方式总体来说仍然较为“粗放”。这带来了两个负面效应,一是各类污染物排放越来越多;二是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前者导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逐年突出,后者则形成了严重的资源瓶颈制约。

对此,党中央及时作出政策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生态环境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他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为实现上述新目标,煤炭和煤电行业主动参与转型,经历了阵痛甚至断臂的过程。通过多年的不断整合和优化资源,煤炭和煤电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基本摆脱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开启了精耕细作之路。

面对“双碳”目标,煤炭和煤电行业的转型发展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以下两个趋势需要关注。

首先,转型发展的前提是高度的市场化。

当下,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进入能源市场,与煤炭和煤电同场竞争。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将引领行业发展。煤炭和煤电行业要在这个市场中实现转型,应完全按市场化原则去配置资源,使煤炭变成完全市场化的产品,适应真正的供求关系,倒逼煤炭产业实现低碳发展。

其次,去煤化是不可逆转的。

当下,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太阳能、风能的发电成本逼近甚至低于燃煤发电的成本。这意味着,人类对能源的选择余地会越来越大。虽然煤炭和煤电产业过去辉煌,现在依然离不了,还在做巨大贡献,但在低碳化的大趋势下,产业逐渐走向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这并不是没落,而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社会新的进步,行业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因此,煤炭和煤电行业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提前谋划、自我革命、逐步减碳,最终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的发展。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