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大型能源央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自觉肩负国家能源科技创新的重任,争当能源行业创新排头兵。如今的它,拥有许多身份:国内拥有最齐全电源类型的电力能源企业,唯一承担着三代核电、重型燃机、能源工业互联网3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源央企,风、光装机在世界独占鳌头并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企业……近日,记者专访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明胜,与他一起解码国家电投的创新基因图谱,探寻未来能源科技创新的密码。
“谁在技术创新中走在前面,谁就有制胜的话语权”
记者:“十三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科技创新在推动能源革命、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刘明胜:回顾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能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能源工业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能源的大跨越发展支撑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行业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型机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其中,能源技术革命对于推动我国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也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迈对了步伐;谁在技术创新中走在前面,谁就有制胜的话语权。作为中央企业,国家电投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集团党组深刻认识到,要承担这一责任必须在能源领域、在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记者:“十三五”期间,国家电投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有何成果,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刘明胜:2015年,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组建了国家电投,当时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承担着国家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历史重任,可以说,国家电投成立之初就自带创新基因。
“十三五”期间,集团认真贯彻落实《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要求,围绕火电、水电、核能、风能、光伏、氢能、储能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首先,重大专项创新成绩斐然。国家电投作为一家承担着“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型燃气轮机”“能源工业互联网”3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中央企业,我们始终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在三代核电重大专项方面,我们完成了AP1000自主化研发工作,依托项目三门核电厂和海阳核电厂均已建成投产,海阳2号机组WANO综合指数获得满分,并列世界第一。同时,我们成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国和一号(CAP1400),目前示范工程正在山东荣成有序建设。“国和一号”为世界核电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中国智慧,也为我国三代先进核电规模化、批量化发展及“走出去”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方面,国家电投突破了8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30余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能源工业互联网专项工程方面,我们完成了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在全国所有规模以上发电厂站的接入,这是一项宏大工程,为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向电网以及煤炭、石油等领域延伸。
其次,主要产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光伏领域,攻克了高效电池组件及电站系统等关键技术,其中,N型IBC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3.7%,C-HJT异质结电池试产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5.1%,这两项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风电领域,集团研发的御风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并将用于北京冬奥会滑雪比赛,为奥组委提供准确的风向风速预报服务。水电领域,集团旗下五凌电力在沅水流域所有电站进行远程集控管理,国内率先成功实现水电站无人化运维。火电领域,循环经济孤网联合运行技术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在国内率先实现大比例接入风电运行,实现了用新能源为高载能企业提供电能,这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我们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仪控系统——NuCON控制系统平台成功用于常规电领域,该系统在江西分宜电厂两台66万千瓦机组应用,均创造了168小时国内最长运行周期纪录。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在上海前滩、珠海横琴等地打造多个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实现了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美丽乡村智慧能源方面的突破。储能领域,青海共和储能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青海省批复,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也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开展建设,还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百千万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已在张家口正式运行。氢能领域,已正式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腾”品牌氢燃料电池。在氢燃料电池8大技术领域,集团实现了在其中6大领域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指标、功率密度等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创新融合”
记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投对此有哪些具体安排和举措?
刘明胜:围绕“3060”目标愿景,集团党组高度重视,提出“到2023年率先在国内碳达峰”,这是我们对社会的郑重承诺。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9888万千瓦,在发电企业中处于领先,因此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实现这一承诺。
围绕“3060”目标,我国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现这个目标,须在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都有革命性的举措,国家电投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充分考虑。
在能源供给侧,一是充分发挥集团在风电、光伏、核电等方面的先行优势,继续加大清洁能源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到2025年,集团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65%,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75%。二是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动核能供热、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低碳燃料耦合发电等新技术发展,着力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在能源消费侧,近年来,集团大力推行综合智慧能源开发,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并推动能源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融合,将多种能源形式通过算法优化,在满足多种能源需求的同时提供附加价值。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就像“齐柏林飞艇”一样,在大的系统中包含很多微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共同保障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记者:“十四五”期间,国家电投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规划?
刘明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以及主业的13个产业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首先是把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完成好。核能方面,推动三代核电及国和一号示范项目建成投运,进一步拓展建设国和二号。另外,布局建设核电小堆,使其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重型燃机方面,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计划于2023年在上海临港投运,届时我国将实现重型燃机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完全国产化的燃气轮机将带动我国的材料工艺、制造工艺继续往前延伸,推动我国在制造领域再上新台阶。
工业互联网领域,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价值。
二是推动传统能源领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研究梯级水电利用新思路,将梯级水电站改造为储能工厂,为电力系统提供运行保障。CCUS对于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减少碳排放是一条很好的路径,集团旗下远达环保公司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重庆合川电厂建设了CCUS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大CCUS研究力度,为火电找到零碳发展之路。
三是加速布局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研究新型储能方式,机械能储能等。氢能重点抓两头,制氢、加氢和用氢。生物质能方面,加大对秸秆再利用,建设美丽乡村,提高乡村能源利用水平。
四是加大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国家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