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牵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神经。现在大到国家、各地方,小到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单元,都在着手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事实上,目前国家在碳中和领域,并没有出台强制措施或标准,来严格限定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中的参与方式与实现方法;各企业陆续发布的时间表与具体措施都是出于自愿的行为,这与碳市场的履约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无论是国际上其它地区,比如欧盟的碳市场,还是我国的碳市场,都有一套相对科学严谨的交易手段和履约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碳交易并不能够直接实现的碳减排,而是是一种倒逼手段,促使市场主体更多地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减排,碳减排的最终方式一定主要是通过减排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当前,众多企业都将碳资产视为未来企业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从目前业内形成的共识来看,配额、减排量,比如CCER、CER等,都是碳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称其为狭义的碳资产——这些碳资产都可以通过碳市场或金融市场进行货币化。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行业、企业在减排行动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减排能力的建设,都与狭义的碳资产息息相关,在未来的碳资产开发与管理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碳交易的过程中来,因此,这些都可以被定义为广义的碳资产。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碳市场交易,还是碳减排能力建设,都涉及到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的决策。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首先需要分析“双碳”目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据此制定企业自身的“双碳”目标及实施路径。具体到发电企业而言,内部结构如何调整、存量火电资产如何处置等问题,都是首当其冲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如何定义碳交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如何准确衡量碳交易在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中的贡献度,以及未来的投资策略和产业链上的碳资产管理等问题,也是企业在制定宏观战略中急需明确的核心要义,只有明确了碳交易的功能定位后,才能便于企业更好地围绕“双碳”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方案。
从战术的角度出发,主要涉及碳交易和资产开发两个领域。从目前配额分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有可能出现早期相对宽松的状况,这也使参与碳交易的市场主体们对交易的流动性有一定担忧。实际上从整体的趋势判断,配额总量会在碳达峰后逐步收紧,市场波动性随之增强,配额交易的价格也会随之走高,配额的稀缺性已经成为业内的一致预期。同时如何更快地实现碳资产的变现,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尽管在碳市场启动初期,碳交易不一定会立即进入活跃期,甚至是爆发期。但是企业在进行碳资产管理时,不仅需要关注现货市场的交易,也可以适当运用场外的一些碳金融方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比如,上海环交所已经开发了例如碳资产回购、借碳等方式,通过由外部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碳资产进行经营,可以实现一定的可观收益;在其它地方碳市场上,也陆续推出过一些诸如质押、托管等可以进行碳资产主动管理的金融操作方式。
其实,在金融手段和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手段加持下,碳资产变现的方式和交易品种越来越丰富,途径也越来越宽泛,但最终能否体现价值,还是取决于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考验着企业的交易策略。无论是对于控排企业,还是提供减排量的企业来说,对于市场走向的趋势预判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企业制定完整的滚动式预测表,按照周、月、年的周期对配额的缺口盈余进行量化评估,使包括碳排放量和配额消耗数据在内的所有涉碳数据,成为企业在碳交易过程中主动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同时,企业还应积极组建碳交易的专业团队并布局IT层面的硬件配套,以免在未来波动的市场价格中落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