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年,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再度召开。
10月18日,以“携手迈向更加绿色、包容的能源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青岛开幕。会议将推动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网络,共同应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挑战。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能源”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及。为何一场能源盛会让有关国家能源部长、驻华大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强力推进的能源转型和能源合作,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
世界能源格局的危与机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有两个关键词十分亮眼,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挑战。
纵览世界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都是能源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人类新的能源基础。每一次的能源更替,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文明的重大进步。
当下,全球迫切需要一场崭新而深刻的能源革命。
2019年,国际能源署首次评估化石燃料使用对全球气温上升的影响,发现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其中超过0.3℃由煤炭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
近期,天然气供应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叠加气候影响,英国缺油、缺气、缺电,危机正在从欧洲蔓延,巴西水力发电崩溃,印度“电荒”…… “蝴蝶效应”正在敲响全球能源危机的警钟。
能源分布不均衡、贸易通道不畅、普遍化服务水平不高、大量化石能源消费造成气候环境等问题,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目光回到中国,我国的能源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多煤、少油、缺气”。
然而,在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石油主宰着地缘政治格局,我国65%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运输需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海域。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曾表示,“在经济逆全球化抬头、油价巨幅震荡、中美经贸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可能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把能源安全系于国际市场靠不住,能源安全也买不来,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国家安全。”
能源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格局。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推动能源革命都是必由之路。
加速的碳排放破局之路
许多重磅政策的背后,都与推动能源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有两个词异常火爆,“碳中和”与“碳达峰”。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
去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法由此广为人知。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明确了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今年,中国寻找破题密码的心情更加迫切。
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
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更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而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欧盟宣布碳关税提案两天后,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但却是中国摆脱碳约束“扼喉”命运的重要节点。
推动能源转型,摆脱能源困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答案。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吹响了全球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体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号角。
去年,阿尔及利亚制定了能源转型战略,要引入最先进、最务实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方案,解决环境挑战。
基于欧盟设定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匈牙利将碳减排上升为国家政策,电力行业转型是核心,计划到2030年,90%的电力供应实现脱碳。
搭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生态
利用资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资源本身更为重要。在“一带一路”共建中,能源合作是极其重要的领域。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80%的原油进口和95%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可再生资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备丰富,但开发率低,能源转型压力较大。在技术水平上,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因其技术可靠、质量优异、成本适宜等优势,在共建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许多国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视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但由于资金不足、装备制造技术薄弱、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等,发展进程较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林山青曾表示,中国将通过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助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批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合作项目持续推进,变化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
作为欧洲最早加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马耳他通过与中国上海电力合作,改变了电厂依靠柴油发电,设施老旧、技术落后、效率低、常掉线的困境,还计划发展海上光伏、风电,以此提供可负担的清洁电力。
而在哈萨克斯坦,由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国际公司投建的坦札纳塔斯100MW风电项目,是中亚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直接改写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缺电的现状,也为哈萨克斯坦能源体系“去碳化”做出示范。
数据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额,每年均维持在20亿美元以上,总体呈增长态势。去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能源投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期间,将发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以来,中国在能源国际合作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发挥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会议还将举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扩员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成立仪式,搭建更为广泛的“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生态。
可以预见和期待是,这一场国际能源盛会,将为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寻求更多答案,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