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知识 » 综合能源知识

储能产业图谱及关系详解

日期:2022-02-17    来源:风电与光伏技术经济

能源资讯中心

2022
02/17
10: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储能 热储能 氢储能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过程。储能产业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和推手,加快储能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健康的能源产出与消费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CCTC01

储能上游包括变流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能量控制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中游为储能系统集成,储能下游应用包括发电端、电网端、用户端。

CCTC02

储能技术包括电储能热储能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CCTC03

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系统、通信基站、数据中心、UPS、轨道交通、人工/机器智能、工业应用、军事应用、航空航天等,潜在需求巨大。

CCTC04

图解储能

CCTC05

储能的定义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过程。

储能是通过特定的装置或物理介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不同方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在需要时利用的技术。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

储能与新储能

按照能量存储形式,储能可分为电储能、热储能、氢储能。

其中,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形式,它的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其中调频、调峰、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电费管理等都是目前储能最具市场价值的一些应用。

一般而言,新型储能主要指的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方式。

电力储能

广义的电力储能技术是指为实现电力与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之间的单向或双向存储设备,所有能量的存储都可以称为储能。

传统意义的电力储能可定义为实现电力存储和双向转换的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电池储能等,利用这些储能技术,电能以机械能、电磁场、化学能等形式存储下来,并适时反馈回电力网络。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储能不仅包含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设备,还应包含电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单向存储与转换设备。

各能量的存储及转换

如下图所示,电化学储能、储热、氢储能、电动汽车等储能技术围绕电力供应,实现了电网、交通网、天然气管网、供热供冷网的“互联”。

其中,电化学储能和电动汽车实现了电力双向转换,用双框线标出,其余用单框线标出,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FCEV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BEV表示电化学电池电动汽车。

储能有什么价值?

如下图大致展示了现阶段储能的价值。

CCTC06

储能产业的定义

储能产业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和推手,加快储能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健康的能源产出与消费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产业链分布

储能产业链分布如下图所示:

储能市场发展历程三大阶段

目前来说,储能市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技术验证阶段(2000—2010年),主要是开展基础研发和技术验证示范。二是示范应用阶段(2011—2015年),通过示范项目开展,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应用模式不断清晰,应用价值被广泛认可。三是商业化初期(2016—2020年),中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

储能市场发展历程图解

在上面的图中,需要注意的是:

201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政策是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2018年发布的《南方区域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及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是我国首个储能补贴机制。2021年青海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是国内首个储能地方补贴政策。

尤为重要的是,在如今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开发在「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将迎来持续规模化增长,因此储能产业也开始了蓬勃发展。

储能市场近期目标

2021年4月21日,国家发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明确要求储能装机目标的文件。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为330万千瓦,按照文件提出的装机目标,到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安装量或将增加10倍左右,这将极大提升全行业的信心。

来源:新材料在线、储能日参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