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尽管此前发展并不顺利,但增量配网的历史短、包袱轻、理念新,加上国家大力鼓励,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将拥有后发优势。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推动电力来源清洁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适应新能源电力发展需要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鼓励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的发布,对于此前发展并不顺利的增量配网来说是一重大利好。如能抓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机会,增量配网发展有望实现“逆袭”。
01、新型电力系统带来新机会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传输侧,多能源品种相互转换;在负荷侧,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互动式设备大量接入,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发展,电力“产消者”大量涌现。这就意味着,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建设与经济成本平衡的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告诉记者,《意见》提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有望为增量配网带来新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清洁能源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进行消纳,能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增加的输配电投资。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与用户(包括利用储能)通过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的方式保障局部电力电量的平衡,可以减少对外部辅助服务的需求。
“同时,进一步发挥以增量配电网为基础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能力恰是一种负荷聚合资源的有效形式,通过响应电力市场交易和系统运行调节,能够带给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的支撑,有效助力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吴俊宏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小配电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贾豫表示,传统的电力产业状态是“重发、轻输、不管用”,一些地区配电网薄弱、供电可靠性不足问题突出。增量配网是省级、区域骨干电网的补充者,在电网“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彻底有效解决的当下,《意见》中体现的政策指向,有利于增量配网在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及可靠稳定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
02、增量配网具备后发优势
贾豫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既要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的客观现实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差异,又要通盘谋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从配电网侧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并逐步向高电压等级网架延伸。
吴俊宏指出,《意见》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输配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发展、接入、传输和消纳新能源。“增量配网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投资成本来自于其他社会资本,更大的优势在于,通过就近接入新能源并在增量配网区域内消纳,能够减少改造省级电网网架的资金成本。”
在吴俊宏看来,对于电网投资薄弱以及供电经济性不佳的区域,未来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将比较突出。恰好可以通过引入增量配电网,解决可再生能源爆发后的接入与消纳问题,并完全激发源、网、荷一体化投资资金的活力,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展曙光向记者表示,增量配网的发展历史短、包袱轻、理念新,加上国家大力鼓励,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确实拥有后发优势。
“比如,在接入电源方面,以新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重要电源;在技术层面,配网本身更智能,更加适应电力双向流动的特点;在业务形态上,增量配网可集成多种能源,能作为‘蓄水池’给大电网提供更多安全稳定支撑,让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展曙光说。
03、转变发展逻辑抓住政策机遇
尽管增量配网行业当前还处于发展的阵痛中,但展曙光表示,上述政策的完善落地是增量配网“浴火重生”的重要推手,增量配网企业需认清形势,抓住政策机会,改变思路,大胆创新,以多能互补、多能联供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目标,走出发展新路径。
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庆认为,如果增量配网不能转变其发展的底层逻辑,仍作为大电网的附庸存在,就很难抓住此次发展机遇。“政策改变的仅是外部环境,如果自身的思路没有从投资性发展转向服务型发展,仍停留在重资产建设的轨道,就难以获得重生的机会。”
在俞庆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增量配网的过网费并不会快速调整到位,增量配网企业需认真思考新形势下的企业战略定位,是否应该将过网费作为保底运营收入。他建议,增量配网企业应将围绕客户服务为目标的“新型配电系统”和“新型负荷系统”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客户侧服务和售电,都是开放性竞争业务,增量配网企业不做,别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也照样会做,就看谁动作快。”
贾豫认为,增量配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区域、行业发展实际,调整预期,发挥自身体制机制的优势,在电网建设运营、生产技术创新、营销优质服务、综合能源开拓等方面走正路、走新路,紧紧抓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机遇,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