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召开的各省市区两会,已经成为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记者梳理各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双碳”“能源转型”“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成为出镜率较高的热词,成为各地规划2022年重点发展方向的关键点。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各地共建绿色美丽中国的序曲正全面奏响。
推动“双碳”目标如期达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记者梳理发现,“双碳”目标先后写入了北京、重庆、四川、安徽等地的2022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列为四川省2022年工作重点、安徽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双碳”战略、重庆市将制定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天津作为能源消费型城市,未来要结合城市更新,加大分布式非碳能源的利用比例。”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牛桂敏如是说。
打造“光伏+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多元发展储能工厂、建议启动建设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碳交易市场……青海两会上,代表、委员呼吁处于中国清洁能源领先水平的青海实现“清洁能源+”。
在青海省政协委员、海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独金萍看来,海南州具备打造水、光、风、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条件,未来将争取把海南州打造成清洁能源电价“洼地”,建议优先支持建设海南州至江苏省特高压输电线路。
“要多元发展储能工厂,如挖掘光热熔盐储能的调峰调频作用,推广应用空气压缩储能项目,加紧启动抽水蓄能项目,探索离网制氢、虚拟电厂、高比例燃氢汽轮机等先进技术,研究高稳定性的清洁能源集成系统。”青海省政协委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协主席李科加如是说。
四川省政协委员、省侨联副主席徐永明表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将会形成万亿级产业市场规模,这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也是实现四川全面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徐永明看来,推动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首先要聚焦热管理等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目前,热管理领域具有上千亿的市场规模,并且在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他建议,引进并整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相关企业等人才与技术资源,自主研发,以国产替代进口,跻身行业前列,引领国内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开发。“在我省建成‘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热管理新能源材料技术创新基地,使之成为全国热管理新能源材料领域研发与应用开发的引领者,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准热管理创新平台。”徐永明如是说。
而在山西省政协全会期间,与会委员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数字经济开展讨论。多位委员表示,新一代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将成为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途径。“传统能源行业发展模式,难以兼顾安全、经济、绿色协同发展。这在能源行业领域尤为典型,期待数字技术与能源革命联体联姻,加速破解安全、经济和绿色发展这个‘不可能三角’难题,全方位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卫忠平如是说。
争当新能源汽车产业“火车头”
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车市上一抹不容忽视的亮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虽然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一步退坡,但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是不少地方两会的重点关注内容。
据了解,作为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市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推出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支持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2021-2025年计划、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鼓励购买使用等,近期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上海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4万辆,占全市新车销售的43%,累计达到67.7万辆,新增两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6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期,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吉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释放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号。据了解,2022年吉林省将全面开工建设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套布局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并推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带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助力打造万亿级长春国际汽车城。
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扩大汽车消费,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
除了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外,全国多个地方的代表、委员也针对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针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建议继续延续地方新能源汽车综合型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精准设置补贴标准。同时可参考国家层面出台多年补贴政策的做法,将补贴政策延续至2025年,增强消费者和车企的可预期性,维护汽车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冯兴亚建议,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增加广州节能车指标,从而满足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释放政策引导信号,鼓励消费者选择节能减排产品。
为了更好地发展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此前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培育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以上”等发展目标。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卢立新提交了《关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在他看来,芯片既是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架构中各关键节点的核心组成部件,又承担着打通软件和硬件的关键任务,是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升级的关键支撑。但目前汽车芯片依赖于国外供应商,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因此要抓住机遇,合肥和芜湖分工协作,大力引入芯片产业链与制造技术,尽快实现芯片国产化。“应鼓励和支持安徽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加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组织,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产业体系,促进重点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卢立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