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其中发展核电成为破解这道难题的一个重要选项。作为传统核电强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宣布大规模重振核电计划。哈萨克斯坦、巴西、菲律宾、印度、南非等国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有的已经列上议事日程。世界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由冷转热充分说明,核电已经重获发展信心,那么又将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机遇、乘胜追击呢?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将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从核电、核技术产业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如何加大力度推动“一带一路”核电合作以及破解医用同位素卡脖子问题,助力我国核工业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对于核电发展的态度之所以发生逆转,还在于核电能够实现净零排放。自2020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低碳发展策略的长期愿景和国际气候行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愿景的确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使得核电再次成为能源界的“宠儿”。也正因为此,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成为了构建能源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
万钢认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核能是破解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需求矛盾的最为现实的选择。
据介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向国际市场出口了14个核电机组和研究装置,其中向巴基斯坦连续出口6台核电机组。其中,“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K-2)已于2021年5月20日商业运行,工期仅为69个月,创造了全球三代核电技术海外首堆最短工期纪录,引起强烈反响。另外,2021年12月20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简而言之,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完全具备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实力。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万钢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出台核电出口融资政策以及加强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中的宣传等,提升我国核电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除核电外,核技术应用产业也是万钢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他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造成同位素及药物供给极不稳定,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核医学发展,影响了医疗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
的确,国内同位素研制,特别是同位素药物,长期受制于人,不仅品种少,而且多以跟踪和仿制为主,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产业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这与我国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必须要建立稳定自主的保障体系,以扭转国内医用同位素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万钢坚定地说道。
之所以底气如此之足,是因为国家层面已经关注这一领域,并在大力推动破解这一难题。去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七部门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适时设立医用同位素示范中心。而且去年11月,在四川有关部门指导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编制形成了《四川省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因此,在万钢看来,四川省优势资源明显,具备设立医用同位素示范区的条件。
的确如此,从产业链上游看,省内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目前国内医用同位素的重要供应商。其中,核动力院制定了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规划,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于去年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从产业链中游看,省内拥有云克药业、中核高通等多家优势放药企业。从产业链下游看,省内拥有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一批高水平核医学诊疗机构。
为此,万钢建议国家能够支持在四川建成我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产业先行示范区,探索和试点医用同位素生产、运输、临床使用、安全环保等政策和标准规范等,以适应医用同位素产业超常规发展需要;同时在四川创建国家级核药鉴定机构、安全监测机构和核药实验室,建立一批核医学创新转化和评价机构,打造国际一流的集核素制备研究、核检测设备研制、放射性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检验检测、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医用同位素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