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工业绿氢-政策制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了解到这已经不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第一次发布此类指南了。2020年11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第一份指南《绿氢:政策制定指南》,2021年5月,该组织又发布了《绿氢供应:政策制定指南》。前两份指南分别就绿氢的政策框架和绿氢生产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此次发布的《工业绿氢-政策制定指南》将从绿氢消费主体出发,分析其中的趋势和利害关系。
借鉴电力行业经验
电力行业和石油化工、水泥、冶炼等大工业领域一样,具有高碳排放的属性,因此指南建议工业绿氢的政策制定可参考电力行业。
这是因为电力行业曾经自主推动业内通过新技术进行低碳化转型,采用光伏、风电等模式减少行业内二氧化碳排放,并且电力行业也为此制定了一些政策,促进这些新能源对传统发电进行替换。
对于高碳排放的石油化工、水泥、冶金等行业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参考。相应的工业部门也可以由内而外进行改革,通过制定新的政策,通过提高对氢能的利用来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利用绿氢动力不足
根据指南内容显示,无论是石油化工还是钢铁冶炼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使用氢,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些工业企业利用绿氢的动力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绿氢相比其他制氢方式依然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了解到,超过85%的工业热量消耗于钢铁、化学品和水泥。目前,约95%的高温热量是由化石燃料或可燃性副产品的燃烧提供的。绿氢尚未在此过程中发挥多少作用。
指南提出:钢铁和化工行业的资本非常密集,利润率很低,规模经济、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对盈利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高成本的绿氢与现有的高碳但成本较低的产品竞争,很难在收回生产成本的同时与不适用绿氢的同行保持同样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将绿氢应用于大工业领域需要源源不断的氢气输入,企业需要为此配备足够数量的储氢设备,这又让氢能成本直线上升。
利用绿氢需政策支持
到目前为止,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政策的影响,但温室气体排放仍然很高。特别是那些难以减少的部门,由于依赖化石燃料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已完全或部分免受气候政策的限制。如果要实现绿色氢的潜力,这种情况将必须改变。
指南建议政策制定者可以引入工业脱碳战略来应对挑战,并且还需要同时提出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因此需要政府制定一项工业部门脱碳计划 ,该计划需要以当前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做支撑。
不仅如此,鉴于能源转型的紧迫性,未来几年政府部门必须确定所有终端部门脱碳的具体最后期限。采用工业脱碳战略可以在工业行业标明这些部门最后的期限。
因为目前,绿色氢的价格是灰色氢的两倍多,而使用绿氢意味着企业要承受更高的溢价。因此指南建议支持绿色氢技术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提供财政援助,降低绿氢应用高成本的进入壁垒。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