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举办“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分论坛。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在发言中指出,我们正处于新的通胀时代。过去一年来通胀上升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更为显著,60%的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已经超过了5%,过半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率在7%之上。
通胀攀升的原因何在?卡斯滕斯总结了三点:一是全球总需求强劲反弹,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与以往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相比,全球经济的疫后复苏更为快速,发达经济体尤其如此。宏观政策应对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快速复苏铺平了道路。二是需求更向偏向于商品而非服务,尤其是对于需要接触顾客的服务而言。最初,需求更多从服务转向于商品,这是可以预期到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在随后的阶段需求结构并未逆转。最后,总体而言,供应对快速反弹的需求的反应迟钝。这体现在供应瓶颈、交货延误、运输成本上升和关键生产投入短缺等方面。
卡斯滕斯指出,出于上述原因,我们不应指望通胀压力会很快缓解。新的通胀推动力量已经出现。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由于供应枯竭,食品、石油和许多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我们有理由保持警惕。有迹象表明通胀预期正在失控。相对价格变化与通胀之间的温和联系是低通胀时代的特征,但这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当通胀开始影响更广义的生活成本时,它更有可能在价格和工资制定决策中占据中心地位。这可能引发危险的工资-物价螺旋。
卡斯滕斯对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是,他们可能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低通胀时代,央行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更多侧重于增长和充分就业。当前的通胀局势使得政策操作面临更多制约。各国央行可能还需要重新评估如何应对来自供应方面的通胀压力。好消息是央行意识到了风险,显然,政策利率需要提高到更适合于高通胀环境的水平。但调整并不容易。各国央行充分意识到,为了避免未来出现更大的损失,经济活动和就业方面的短期成本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要想保证有韧性的长期增长,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能依赖持续的宏观经济刺激,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刺激。只有通过提高生产率的结构性改革才能最终实现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