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为满足1.5摄氏度气候目标的全球氢能贸易:氢能载体技术回顾》报告。报告通过对比压缩气态氢气与氨、液氢和液态有机氢载体等不同的氢能运输方式对成本产生的影响,对未来氢能运输的技术路线作出预判。
报告认为:即使液氢储罐在复杂的绝缘设计下,与压缩气态储氢罐相比,能量密度更占优势,因此比成本较低。
报告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氨气和现有的管道运输氢气是最好的方式。目前已经超过120个港口已经拥有氨基础设施,全球10%的产量已经被交易。一旦可再生氨生产出来,它可以以任何比例与化石氨混合,而不改变任何性质,使氢气的初始交易变得更容易。
报告指出:“氨的现有市场为1.83亿亿吨/年,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到600 亿吨/年。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再转化为氢气,可以直接使用。”
针对不同的氢气运输方式,报告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指出:运输液氢的主要缺点是具有低温要求(-253°C)。这意味着液化的高能源消耗(目前相当于氢气中所含能量的30-36%)和所有设备的高成本,因为它需要为低温条件而设计。这使得液氢在相对较短的距离上具有吸引力, 因为较长的航线将需要更多的船只来保持连续的流量。
报告还介绍到:氨船是最具吸引力的范围广泛的组合,与氨的转化成本和氨的储存成本相比,运输成本相对较小。因此,较长的距离对总成本的影响有限,从而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更具吸引力。
报告认为:有三种杠杆可以降低到2050年氢气的运输成本。首先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氢气液化、转化为氨和LOHC,然后再降低转化为氢气的能耗。第二个杠杆是规模经济问题。仅这个杠杆就可以通过达到价值链的每个部分的最大规模,实现高达80%的成本降低。第三个杠杆是靠学习。通过学习全球经验并对自身发展氢气储运经验进行分享,能快速让行业内氢气运输成本下降。
原文如下:
索要报告全文规则
关注氢能汇并转发此条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发送微信公众号后台。同时,留联系人信息:单位名称、姓名、手机、邮箱,我们上班登记后,会统一发送邮箱。感谢您的关注与配合!
PS:联系人信息不全,将无法完成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