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及相关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
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2022-2025 年),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链条,合理布局本市氢能产业发展。开展落实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储运等一批 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实现氢能供给能力达3万吨/年,形成逐 步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氢能供应基地,制氢规模及成本在省内甚至国内具备一定竞争力;逐步构建多元化、安全高效、经济的氢 能储运网络;有序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加氢站(包 括综合能源站/改扩建站)不低于15座;加快在公交、物流等领域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及替代,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不低于520辆;推广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等不少于50套;建成不低于2个氢能领域的省级机构;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氢能产业园1个;引进或培育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10-15家(含龙头企业1-2家);到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预计达100亿元。
中期(2025-2030年),逐步完善氢能产业链条,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与周边城市协同互补、深度融合的区域氢能产业发展共同体。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初具成效,氢能产业规模 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 骨干企业,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与省港澳在技术开发、企业合作、平台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带动氢能技术进步与产品推广,全面助力实 现碳达峰目标。
远期(2030-2035年),逐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形成在氢能领域独具珠海特色的 创新引领优势,氢能产业覆盖交通、电力、工业、建筑等多个领 域,实现氢能产业与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氢能+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在空间布局方面,充分发挥珠海市氢源资源丰富、整车制造技术成熟、应用场景多元等综合优势,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以香洲区为 核心创新高地、金湾区和斗门区为氢能装备制造集群的“一核两 翼”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逐步构建集“多元制氢+装备制造+ 创新研发+示范应用”为一体的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生态链条。
主要任务是:
1、建立清洁、多元的制氢体系。加快盘活工业副产氢资源,稳步开展海上风电、光伏及沼气 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供应基地。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为主,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 范。中远期多措并举推动建设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大 高栏海上风电制氢、西坑尾新宝电力“光伏+储能+制氢+加氢” 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稳步提高绿氢在氢源供应中的比重,逐步构建成为以绿氢为主的大湾区氢能供应基地。
2、构建安全、高效的储运网络。开展压缩气态氢、液氢、固态储氢等储运技术路径试点示范, 探索构建多元化、规模化、低成本的氢能储运体系。近期以20兆帕压缩氢气长管拖车储运为主,支持金石能源等企业探索推动30兆帕及以上压缩氢气长管拖车储运示范,探索开展固态储氢、液氢、液氨、甲醇等储氢技术示范应用。中远期逐步扩大储运规 模,提升储运效率,支持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探索在高栏港布局纯氢输送管道及氢气海上船舶输运等示范项目,推动构建安全、高效,且能有效辐射大湾区的氢能储运网络。
3、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建站模式,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用氢终端 的加氢网络。近期以落实示范城市群目标任务为主,率先在高栏 港集装箱码头、西坑尾垃圾填埋场、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高栏 港物流中心、三灶科技工业园等区域布局建设加氢基础设施;优 先利用停用的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站,支持天然气门站 扩建站内制氢-加氢一体化站。中远期结合燃料电池车辆、无人 机、两轮车、船舶等氢能终端应用推广情况,逐步扩大加氢基础 设施建设网络,鼓励海岸沿线多元化加氢站建站模式,构建完善 安全、经济、稳定的加氢网络。
在重点工程方面,到2025年,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及专家团队,初步建 成国内一流的氢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成年检300辆长管拖车及10000支车载氢气瓶的定期检测能力。展望到2025年,储备一批产业化项目,引育一批代表企业,初步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珠海氢能产业区。
一图读懂《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
政策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