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以来,氢能领域相关企业陆续发布了半年报。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汇总了59家企业财报,对企业的营收、利润等进行了排名。上汽、潍柴、隆基营收站稳前三;在净利润榜,上汽、隆基依旧在前三,潍柴则避让宝丰能源成为第四。
营收榜
上汽集团、潍柴动力、隆基绿能排前三
从营收榜单来看,从事燃料电池企业上汽集团和潍柴动力排第一和第二,并且营收也远远高于其他企业。不过就同比来看,两家企业却处于跌势。隆基绿能营收以同比涨43.64%的幅度上升超过500亿元。
隆基绿能营收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硅片、组件出货量的稳定。隆基绿能关注氢能发展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道路中的重要作用,8月27日,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一次论坛中以主题为“‘绿电+绿氢’助力实现碳中和”发表演讲,重点谈到: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的形势将逐步从碳基能源转向硅基能源,进而转向氢能源方向。
李振国认为,能源利用的第三个阶段是引进氢能,实现深度脱碳。在支撑碳中和的场景下,每年氢的消耗要达到6亿吨—8亿吨规模。
隆基绿能也正在这一路径中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3月31日,隆基正式成立氢能公司;同年10月,首台大型电解水制氢设备下线。李振国介绍,隆基氢能将在今年1.5GW产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的设备装备能力,同时研究用光伏这种间歇式绿电进行间歇式电解水制氢的应用。
营收同比上涨最快的是龙蟠科技,营收超三倍。这一家以储能材料生产为主营的企业在去年正式切入氢能赛道。今年3月龙蟠科技宣布,龙蟠氢能源目前致力于研发的燃料电池催化剂、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催化剂、IV型储氢瓶等关键材料。龙蟠与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研发的铂碳燃料电池催化剂将实现公斤级量产,双方还举行了合作研发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催化剂产品的启动仪式,标志着龙蟠在氢能领域的业务再次启动了一步重要的跨越——从下游的“用氢”领域正式迈入到上游的“制氢”领域。在IV型储氢瓶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不同规格样品瓶也已经试制成功。
净利润榜
京城股份持续成为黑马
净利润榜单中,上汽集团和隆基绿能依旧在前三强位置,宝丰能源取代潍柴动力进入前三。宝丰能源在绿氢领域的布局已迅速落地,为传统化工企业宝丰开辟了另一片庞大的产业领域。
作为能源化工龙头企业,宝丰能源早已确定了将绿氢产业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从2019年起着手布局氢能产业。从规划到落实全球最大绿氢生产厂和供应商的地位,宝丰能源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上半年,公司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及应用示范项目”首批的30台电解水制氢设备已全部投运,具备年产3亿立方绿氢的产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生产厂和供应商。到今年底还将进一步扩建至年产6亿立方绿氢规模,未来将形成年产百亿立方、百万吨绿氢产业规模。
除了绿氢,宝丰能源也在全方位推动氢能与多种能源形式连接,建立耦合发展体系,促进工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深度脱碳,着力打造集“制氢、补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绿氢全产业链,构建一副“大氢能”图景。公司创新工艺路线,成功将“绿氢”“绿氧”直供化工系统替代化石能源生产高端化工材料,带动化工产业链实现零碳变革;同时生产的绿氢还将广泛应用于高纯硅生产、氢燃料汽车、电子工业、冶金工业、热电联供和储能等领域,实现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另外引人关注的是京城股份,净利润暴涨9倍。这是一家在氢能板块时常被爆炒的概念股,在去年12月份,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京城股份股价从7元不到一度最高上涨至28.8元,被称为氢能源“妖股”。
在8月30日,京城股份谨慎回应,公司致力于先进复合材料气瓶、加氢站、供氢系统的设计开发,并为福田、宇通、上汽、飞驰车及各集成商提供配套产品及相关服务。目前公司尚未涉及制氢环节。公开资料显示,京城股份前身是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更名后主营业务转为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业。也就是说京城股份在氢能领域关系最大的就是储氢瓶生产。
不过,半年报也显示,公司净利润暴涨,氢能行业发展对储氢瓶的需求度也可见一斑。
从资产负债榜看,有7家企业在30%以下,有6家企业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天沃科技以负债超过92%孤悬榜尾。
这家公司和京城股份一样,也是一家以压力容器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不过它在氢能领域的拓展不止于储氢容器,而是切入了制氢。今年4月,天沃科技就在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公司子公司天沃综能已经拥有通过SGT劣质煤煤制气技术切入氢能源领域的能力。据介绍,天沃综能引进的SGT技术以劣质煤为燃料,具有低成本、环保优势显著等特点。天沃科技还表示,公司业务已在多个领域涉及氢能源,在能源工程领域已承接两项丙烷脱氢项目。
利润率榜
亿华通增收不增利
上海临港、凯美特气、三孚能源的毛利率在前三甲,都超过了40%,宝丰能源和亿华通都接近40%,但是净利率却是霄壤之别,宝丰能源净利率达到27.29%,而亿华通的净利率只有-30.4%。
亿华通作为“氢燃料电池第一股”,一直受到强烈关注。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整体出货量的提升,也带动了亿华通上半年的营收增长。8月29日,亿华通半年报显示,2022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28.53%;但是归属净利润却是-6003.8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258.54万元;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对比也显示了同样形势。
对此,亿华通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且公司于 2021 年下半年完成薪酬结构调整,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人工成本开支同比增加;其次是公司针对老旧型号的系统产品和材料计提减值损失;还有就是报告期内公司计提了 H 股上市相关费用。
虽然亿华通这些年一直在作为氢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在股市受到关注,但是随着一批新兴同类企业完成融资,不断在研发、市场和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发力,亿华通也居危思变,将融资作为解决困难的可选路径。在今年1月27日递表失效后,8月1日,亿华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2016年,亿华通就曾以“氢能源第一股”的称号登陆新三板。不过,在2020年,亿华通又从新三板摘牌奔赴科创板上市,筹资约为15亿元。如果在香港成功上市,亿华通将实现在A+H上市的格局。
从半年报整体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随着氢能政策在各地政策紧锣密鼓推出,氢能领域包括制氢、氢燃料电池、氢能储运等都在快速发展当中,大量企业也在跨界涌入氢能掘金,但就目前来看,实打实从氢能获得巨大利润的企业还不多,盈利点还集中在非氢领域。氢能自身的盈利潜能,还有待企业持续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