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主机厂分管海外的高管辞职。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是海外电站投资损失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海外投资和工程以及设备是利益对立的,任何以投资拉动工程或者设备销售的操作,从商业逻辑上就站不住脚。设备销售和工程部门在业绩和个体/部门利益诉求下,以及不承担投资失败责任下,往往会push公司做激进投资。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海外投建营一体化的项目的普遍性失败(回报率低于决策值)+偶然性成功(回报率高于决策值)。
这一点在国企和民企均较普遍。并且由于所有权问题,国企有更大的动力如此行事。
以工程和设备为主业的公司,其投资风险把控能力也偏弱。尤其是,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重点风险项不同,许多在国内可以被默认关闭的风险项,在海外往往是重点和重大风险,却往往被忽视。
近期市场上,主机类民企大规模收缩海外投资,不敢再做投资甚至BT类投资,必须提前锁定央国企投资商。
非电力主业投资的国企,也以“需要筹集资金滚动开“”的名义出售海外电站资产,实则是所投海外项目多多少少出现了经济问题(汇率/汇兑/利率类问题居多,消纳类问题其次,超期超概问题再其次,运营技术问题最少),导致其所属的央企集团下达了收缩命令。
电站投资占用资金普遍较大,尤其是中企股东对海外投资的电站或明或暗都提供了融资债务担保(无追索融资偏少,即便是无追索融资结构下,项目出现了还本付息困难,企业也不会真的撒手不管让银行处置资产)。
国企因为资金实力雄厚,投资项目出现风险时,现金流压力不会太大。但是民企投资电站,一旦亏损,则会承受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占用资金太大的单体项目,往往一个亏损就会将过往十数年辛辛苦苦的销售利润一下抹平。
海外电站投资,投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