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2023 电力新能源(系列)专题研讨会”第二场线上会议如期举行。
本次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会议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2023 电力新能源(系列)专题研讨会”第二场嘉宾合影
研讨会由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主持。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丁杰、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明阳智能智慧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新宇、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设计院院长姚美齐、天合储能战略市场与产品管理总监李秉文,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并各自发表了风光储氢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观点。
张福龙在开场主持时提到,“本次会议是电力新能源(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线上会议,主题为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在新型电力及新型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与位置,并致力于综合能源体系的融合发展。这是当下能源领域关注度非常高的热点。时下“能源转型”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涉及各方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型能源系统,但要如何协调不同能源品类在新型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如何确保不同能源品类在新型能源系统架构中的平衡,是个大课题。从国家政策层面,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实际是以政策作为指导和引领,在积极尝试和探索,稳步推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丁杰围绕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的意义作出系统阐述。
他指出:“高能量密度固态储氢技术的实现有利于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稳定并网和弃风弃光问题,催生电力系统内氢能存储新生业态。
电氢双向转换的热电联供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降低输送环节的损耗,实现冷、热、电的梯级利用和协同供应是提升能源消费端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丁杰进一步指出:“风光互补的特性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效率,能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
从电源侧角度,丁杰介绍了电氢融合场景的构建问题。他提到:“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并网型电制氢场景利用了电制氢设备和储能系统的协调能力,按照电力系统调度指令消纳和存储富余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能支撑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有功率的平滑调节,可以起到为电网输送高质量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作用。”
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讲述了绿电+绿氢对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价值。
王英歌认为:“氢能和光伏风电同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氢能产业规模正在持续增长,税收贡献和就业岗位提供将来可能会超过风电光伏,并将形成万亿级甚至十万亿级的市场。”
王英歌表示:隆基坚信“绿电+绿氢”是实现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武器,近期一个技术方向是通过不断降低单位制氢成本(LCOH)来提升商业化电解水制氢的能效,隆基全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ALK Hi1系列产品创造性地将能耗降低至4.0kwh/Nm3。
王英歌对2023年全球氢能市场预测较为乐观,他认为今年全球氢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GW;目前隆基电解槽产能布局已经实现了1.5GW,2025年将有望达到5-10GW。
他还对未来的氢能发展提了四项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氢能标准化管理,加快完善氢能标准顶层设计;二是将绿氢纳入能源管理,实施绿氢“领跑者”计划;三是出台支持绿氢发展的激励政策,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企业协同发展,密切国际交流合作。
明阳智能智慧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新宇讲述了该公司在风光储氢领域的一些布局。
张新宇介绍:“明阳集团以风光制氢为切入点,快速开展了水电解制氢装备的开发,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明阳制定了碱性电解制氢、PEM电解制氢、海水电解制氢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并将风电、光伏与制氢进行深度耦合,已经具备风光制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张新宇还解析了明阳智能在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调频控制的模式,在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联合调频的过程中,氢能作为负荷侧与风光储相对应,最后可以实现新能源对电网平稳运行作出支撑。
她还对明阳智能在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中的通讯架构进行阐述。她指出:明阳智能通过通讯环网能采集各个电站的实时运行数据和预测数据,通过设计策略和能源特性,实现能源集中控制,做到多能互补融合发展。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姚美齐重点介绍了阿特斯储能系统SolBank的技术特点和GWh储能电站实际应用案例。
他指出:“阿特斯储能系统SolBank有五大优势。
一是使用先进的LFP电池技术,单个集装箱能量高达3MWh,能量密度达到201kWh/m2,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安全可靠;”
“二是一体化集成设计,将电池组、BMS、冷却机组、配电柜、消防系统等全部集成在一个20尺的标准集装箱内,功能齐全,使用便捷;”
“三是主动均衡技术,可以自动针对电芯压差现象进行均衡调节,以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充沛的能量,主动均衡可改善系统充放电深度,预计在每个完整周期可以提升1%的容量;”
“四是混合冷却技术,同时配置分布式液冷机组和中央空调调节系统,有效控制电池和舱内环境的温度,以达到最佳运行环境;” 依靠精密、可靠的液冷设计,和高效节能的热管理,寿命提升20%。”
“五是多级火灾消防系统:配备了从电芯-模组-簇各个级别的火灾检测系统和消防系统的,一旦发生热失控,热管理系统能够精准定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火灾发生。已经取得当今国际最严苛储能电池标准UL9540、UL9540A的认证测试。
江苏天合储能战略市场与产品管理总监李秉文首先分析了光储市场的规模。他指出:“光伏发电、储能、氢能和智能电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四个关键,跨季节的长时储能需要氢能去解决。光储融合的市场会越来越大,预计2023年光储融合一体化的规模将达到84.9GW,到2030年光储融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5%以上。”
李秉文进一步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西北五省的风光新增装机量超170GW,到2027年,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预计可达到55GWh。”
针对当前光储融合发展的趋势,天合光能推出了新一代液冷技术的储能系统。具备万次循环的系统寿命,可让度电成本降低32%。智能液冷技术配合精细化热管理,能让整个系统寿命提升10%,变频室液冷机组可以让整个系统能耗降低30%,未来这款产品也将成为市场的热门产品。
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在总结此次研讨会时指出:“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示范项目建设的高潮迭起,定会带动上下游一批项目的投资方、设计方、设备提供方、运维方等不同环节的企业进入,会让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变得更加活跃。”
“地方政府和能源央国企依然是风光储氢项目建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他们承接着引领能源转型的重任,对于其他相关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大家可以获得更大收获的时期。但是,我们呼吁各方企业理性看待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不要盲目追随,而要掌握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业务和节奏,希望通过近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实现快速成长,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走在世界巅峰。”
“无论风电也好,光伏也好、储能也好、氢能也好,怎么去配合,怎么让清洁能源的份额变大,变得更稳,这非常重要,最简单的道理。这些能源品类之间不要造成无谓的内耗。”
“2023电力新能源(系列)研讨会”第三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