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相关规定的推迟出台不利于深海采矿业商业化开发,争议之下,海底开矿商业化进程或受阻。
深海海床蕴藏着丰富的钴、镍、铜、锰等关键金属矿物,欧美多国都在积极推动海底矿产商业化开发,以解当前能源转型矿产金属供应紧张困局。
不过,海底矿产开发这一新兴领域面临生态环保、技术成本等多重挑战。近日,联合国分支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针对多国提交的开发海底矿产提案做出最新决定,宣布将暂缓公布商业化开采海底矿产的法规条例。业界普遍认为,相关规定的推迟出台不利于深海采矿业商业化开发,争议之下,海底开矿商业化进程或受阻。
能源转型推动海底“淘金”
过去两年多来,风光发电、电动汽车和电化学储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处于上游的钴、镍等关键资源端供给增速却不及下游需求增长,短期内新能源产业以及电池上游关键原材料供需严重失衡。为满足能源低碳转型需求,多国都将目光投向海底矿产资源。
2021年,太平洋岛国瑙鲁就致信ISA称,希望能够在两年内完善海底开矿相关条例和法规。同时,加拿大初创矿产企业“金属公司”也与瑙鲁、汤加等太平洋岛国达成初步合作协议,获得海底开矿许可。
欧洲最大的产油国挪威同样将目光投向海底。勘探资料显示,挪威海底区域有丰富的铜、锌、锰、钴等电力行业所需的矿产资源。今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出,为加速该国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将开放其深海矿产资源,以帮助降低该国经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
不过,尽管多国政府都对深海关键金属矿产开发开“绿灯”,但ISA的最新决议给这一新兴领域“泼了冷水”。ISA在声明中指出,该机构32个成员国以及20个观察国针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讨论,将继续研究探讨深海矿产开发相关条例,到2024年7月再推进这一议程,相关条例预期到2025年左右投入使用。
潜在生态威胁持续困扰业界
据了解,ISA已成立四大工作组,将重点关注深海矿产业务的金融模型和付款机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延续、监管和执法机构以及其他系统性议题。其中,深海矿产开发对海洋环境生态的潜在影响,成为最具争议的话题。
《纽约时报》报道称,以哥斯达黎加、法国、智利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在ISA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同意现在就对国际海域深海矿产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认为仓促立法会给海洋生态带来潜在风险。
而在支持商业化开发海底矿产的人士看来,海底拥有丰富的关键金属资源,在太平洋海底深处开发钴、镍、铜等矿产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危害实际上很可能低于陆地上开矿的危害。“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杰拉德·巴伦指出:“开矿不可能对环境完全没有影响,但企业会尽可能降低影响,并对其做出管理。”在杰拉德·巴伦看来,陆上矿产资源有很大一部分都位于热带雨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内,深海采矿将有助于降低开矿对陆上脆弱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瑙鲁总统拉斯·库恩也对ISA的最新决议表示失望。《卫报》援引拉斯·库恩的话称:“我们本有机会支持一个行业的发展,深海采矿这一行业将有助于加速能源转型、对抗气候变化。”
商业化海底开矿或推迟
监管规定的推迟出台对行业造成冲击,在业界看来,即使是获得了政府开发许可的矿产公司,很可能也不得不推迟商业化开发海底矿产的计划。
根据“金属公司”此前计划,ISA一旦在今年7月推出最新规定,公司就能正式开始海底资源的商业化开发,但目前则需要进一步游说其他国家以及相关机构。该公司称,希望ISA能在2024年就这一事宜达成一致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尽管挑战重重,但深海矿产资源的潜力仍不容小觑,业内人士对这一领域的开发也保持乐观。美国媒体CNBC援引行业研究机构“基准金属情报”公司首席运营官安德鲁·米勒的话称,镍、铜、锰都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矿产,也是电池和电力基础设施生产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全球要推进脱碳进程需要不断发展新技术,而新技术发展离不开稀有或战略原材料的供应,要满足这些需求,将需要关键原材料供应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也正是推动陆上采矿多样化以及探索深海采矿替代方案的原因。“深海采矿将是一大重要机会,能够填补未来几年战略电池原材料市场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