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火电行业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体现在煤耗情况方面就是耗率在持续下降,但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未能延续,出现了逆转。
在政策的影响下,近些年来,火电行业在淘汰小火电、上大压小等方面的执行力度较大,淘汰和关停数量远超规划目标;与此同时,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环保型机组建成投产,促使单位能耗出现明显下降。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曾提出,到2020年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时310克标准煤以下。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等级结构持续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煤耗以积小步不停步的速度持续降低。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26克/千瓦时;201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降至321克/千瓦时,提前实现“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规划目标。2014年降至318克/千瓦,2015年再降至315克/千瓦时,2016年至312克/千瓦时,2017年至309克/千瓦时,提前实现目标。之后继续保持一路下降趋势,直至2022年降至301.5克/千瓦时,与2011年的330克/千瓦时相比降低28.5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是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而要发出绿色高效的电能,核心驱动力就是煤电技术的创新突破。在煤电行业,素有“10克煤耗一代技术”之称,意思就是生产一度电使用的煤耗每降低10克,就意味着一代技术的革新。上述数据无疑直观的显示出了我国煤电领域煤耗下降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但这一趋势在今年未能保持。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02.3克/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49克/千瓦时,出现了久违的同比增长。
出现这一情况的就意味着发电用煤出现了增加,从机组方面来看,近年来屡见相关技术革新的报道,这一层面出现“倒退”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只会越来越先进。那就只能是燃料的问题。
诚然之前也有煤质下降的消息屡见报道,但彼时多半都是“人为”所致,比如“掺杂使假”,也就是煤炭中的煤矸石含量较多。但近年来说的更多的是煤矿产出的原煤热值的下降。
自2021年以来,各方面有关电煤热值下降的认知已经成为定论。根据中电联行业统计数据测算,2022、2021年电煤热值同比下降幅度均在100千卡/千克以上。根据2022年《统计公报》粗算,2022年全国煤炭供应平均热值比上年下降200千卡/千克以上。进入2023年,电煤热值下降的趋势仍在持续。据主要发电集团反映,2023年1-4月电煤中长期合同兑现平均热值较上年同期再降低超过100千卡/千克。
同时也有多家煤炭上市公司曾表示针对煤质下降导致的收益下滑做出过解释。新集能源表示将多措并举努力提升煤质;靖远煤电曾表示,煤炭热值下降,配焦煤销量减少,公司将努力消除这一情况带来的影响。
电煤质量的下降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带来变相增加原煤消耗,增加运输压力,间接拉高市场价格等问题,更存在机组出力受限,设备磨损及故障增加等安全隐患。尤其在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由于电煤热值远低于机组设计值,导致机组顶峰出力受限,影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这一情况已在多地多次发生。以云南某电厂为例,按电厂存煤量计算可用天数超过24天,但由于煤炭热值等指标达不到最低标准,按实际可烧原煤计算可用天数不足14天。
从目前的煤炭开采情况来看,我国煤炭开采以井矿为主,随着开采时间的拉长,煤质下降或是必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一情况来带了弊端降至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