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至目前,我国陆续核准16个核电项目,合计31台核电机组。当前整个核电产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呈现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态势。
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10月17日从中国核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获悉,我国核科技创新近年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自主三代核电已步入批量化发展阶段,四代核电和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实现双堆初始满功率,快堆示范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国环流三号”和 “东方超环”刷新世界纪录。但同时,针对我国核科技领域的外部打压遏制在持续升级,全球局部冲突和极端气候引发的核能安全问题凸显且备受关注,给核产业链供应链与先进核能技术发展带来挑战。
核能产业抢抓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离不开核安全管理的强有力保障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加持。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大陆地区运行核电机组55台、在建核电机组24台(另有8座已核准未发建造许可证)、18座在役民用研究堆、19座运行核燃料循环设施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在建设施建造质量受控。另外,核工业全产业链从铀矿勘探开采到乏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理处置体系方面的能力实现了全面提升。
从发展前景看,与会专家认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为核能可持续发展创造出巨大空间。预计到203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1.5亿千瓦,在建规模5000万千瓦,主要建设以华龙系列和国和系列为主的三代核电机组。
从发展节奏看,从2019年至目前,我国陆续核准16个核电项目,合计31台核电机组。其中2022年共核准5个项目,分别为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广东陆丰、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合计10台机组;截至目前,今年已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三个核电项目,共6台机组。可以说,当前整个核电产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呈现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态势。
从贡献力看,核电以不到3%的装机占比贡献了占比超过5%的发电量,尤其在迎峰度夏期间实现全部顶峰出力,保障了沿海多个省区的电力生产供应。数据显示,与燃煤发电相比,2022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1812.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948.67万吨、二氧化硫100.41万吨、氮氧化物87.41万吨。
从技术创新看,据参会的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高温气冷堆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在后处理、特殊核材料、先进制造、尖端仪器等传统技术领域与世界最高水平还有差距,亟待加强科技攻关。也就是说,在各国抢占核科技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还有很大空间。
安全是核电事业的生命线。与会的核安全领域专家强调,为确保核事业长治久安,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守牢安全底线。针对核电规模化发展的情景,该专家表示,发展加快时,要注意防范赶工期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取得好的安全成绩时,要避免骄傲自满和麻痹大意。“发展放缓时,应维持好行业队伍稳定和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