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租赁价格低、租赁比例低、租赁合同时间短;调频服务收益远不如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又缺乏电价预测能力……在“30·60”目标下,新型储能投资回报机制仍然不够清晰。
11月8日,在以“零碳动能·储链未来”为主题的2023第二届中国储能产业论坛中,北京飔合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与解决方案总监燕兆发表题为《“储能+交易”——盘活储能资产的技术路径探讨》的主旨演讲,站在业主投资运营经济性的角度上,通过深入剖析储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探索利用储能资产的新路径。
燕兆认为在全国大范围快速推进现货市场的背景下,储能项目必须积极拥抱电力市场,“储能+交易”的方式,是盘活储能资产的重要路径。
北京飔合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与解决方案总监 燕兆
投资大、回收期长
储能资产面临尴尬处境
当前,碳中和已然成为全球共识,能源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清洁低碳转型成为必然的大势所趋。随着国家响应国际号召,新能源加速发展,国内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也明显提速,储能形式、商业模式也逐步扩展,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据燕兆介绍,按照储能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配建储能(服务于电源测)、独立储能(服务于电网侧)以及负荷侧储能。其中配建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调节新能源场站上下网电量,改变交易策略,合理化电量配比。同时,在限电时间段,新能源场站执行储能充电策略,减少限电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场站整体收益;独立储能则可以通过(1)容量租赁、(2)参与电力市场、(3)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三种方式获取收益。与配建储能不同,独立储能具备独立参与电力市场的能力。可以自主在交易平台申报。
当前储能项目面临投资大、回收期长的尴尬处境。“以100MW/200MWh储能为例,通过造价、贷款、运维成本等数据来看,储能投资成本大。2023上半年,独立储能可基本实现每天一充一放,利用小时数达533小时,而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为192小时、仅为独立储能的1/3,利用小时数不高,配建储能无法从电网充电,只能充新能源本身发的电,整体回收期长。”燕兆说到。
对此,山西、山东、甘肃、青海等多地针对现存的问题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现阶段储能参与市场的方式,刺激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但储能参与市场化交易仍缺乏完整体系和方案……
因此,在燕兆看来,储能资产需要探求新的、稳定的、高收益的回报路径。“储能盈利模式必须建立在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的背景下。电力市场虽不确定性更强,但也意味着可操作性更高,通过合理把控各环节影响因素,就能够更好地获得及时收益,‘储能+交易’的方式也将成为盘活储能资产的重要路径。”燕兆说道。
解决方案+智储平台
探索盘活储能资产新路径
在全国大范围快速推进现货市场的背景下,储能项目必须积极拥抱电力市场。燕兆表示,目前看来,储能+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是储能最终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方式。储能参与交易市场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需要具备准确的电价预测,引导价差收益;
二是成熟的算法策略,提供全局优化算法,从而智能化指导储能充放策略;
三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横纵向贯通;
四是提升对储能实时监控能力,减少人工干预过程。
基于此,飔合科技采取数字化解决方案+聆风智储平台破解储能盈利难的问题。
飔合科技建立的适用于现货市场的智慧储能数字化平台,通过发电计划、功率预测、实际发电等基础信息收集,进行情报分析、策略生成及策略调整,从而打造适用于不同省份且基于全局优化的智能充放策略模型。
聆风智储平台则通过分析情报,获取关键信息,再基于成熟的算法模型,利用算法能力寻找收益最优点,为电价预测以及智能策略提供数据支撑。随后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可选择人为调整策略,下发EMS调控指令,实时追踪储能状态,引导储能充放电行为,并在结算完成后对策略进行复盘,找出盈亏点,优化策略模型,最后形成业务闭环数据的打通,实现储能资产最高效利用。
服务目标:
新能源主体整体收益最大化
飔合科技作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能源交易服务商,主要作业领域在电力市场,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展电力交易相关业务,管理的风电跟光伏资产规模约 4.5GW,拥有丰富电力市场实操经验及相关数据积累。
其中蒙西配建储能案例是飔合科技配建储能的经典案例。“蒙西市场要求配建储能作为新能源场站的一部分参与电力交易,基于蒙西交易规则分析,蒙西场站收益主要看两个价格,一是中长期均价,二是预结算价格。中长期均价决定最终收益的上下限,预结算电价决定场站的交易策略。”燕兆说道。
经过对蒙西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收益的研究发现,飔合科技的风+交易+减限模型可以使场站收益达到最大化。经测算,1到7月蒙西某风电场储能收益在使用风+交易+减限模型的情况下提升最大,收益为880.42万元,收益提升率为13.24%。预计全年的收益大概提升1600万,综合收益率提升15%。
独立储能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各省也逐步明确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重要逻辑。以山东某储能场站400MWh/200MW为例,飔合科技数字化方案在不限制充放电次数,只考虑容量补偿情况,且充电的时候折损率是7%,放电折损率也是7%,电芯每小时耗电0.5MWh的情况下,4-9月,该储能电站的总收益是一千六百余万元,平均一个月的收益达到二百七十万元,全年的预计收益可以突破三千万元。
可见飔合科技数字化方案在提升场站收益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未来飔合科技以新能源主体整体收益最大化为服务目标,走在探索储能+交易路径的最前列,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全面、更智能、更安全的服务,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为实现碳中和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燕兆最后说道。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