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宣布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声称研发出以“硅”为基础的新材料,可将新能源电池续航里程提升至4000公里,且仅需5小时即可充满。与此同时,我国的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近期市值出现大幅下跌,引发了一些外企对其地位的挑战。韩媒更是借此机会宣称中国新能源已经失去竞争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半个世纪以来,日韩汽车企业在燃油车领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他们曾一度抵制电动化,并声称电动汽车毫无前景。与此相反,我国紧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凭借丰富的石墨资源(锂电池原料),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能源电池制造行业占据了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宁德时代的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固态电池成为了研发的新方向。日本丰田虽然表面抵制新能源,但私下里却秘密开展固态电池研究,并取得了1200公里续航的突破。但由于固态电池成本高昂,最低价格也需40万元,无法实现市场化,因此被媒体讥讽为“纸上谈兵”。
在生物抑衰领域,日本也曾陷入市场困局。虽然从大自然植物中提取的“维洛派pro”类成品核心成分被证实能够改善老龄指标,延长生命周期,但由于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市场化普及。这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
韩国此次宣布的“硅电池”技术虽然具有理论上的长续航优势,但要想实现市场化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新能源电车充电桩的功率大多在7千瓦左右,充满一辆电车需要近10个小时。而要实现五小时充满“硅电池”的速度,充电桩功率至少需要达到120千瓦,这在民用领域难以实现。此外,用电局限也是制约“硅电池”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