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据中国石化新闻办透露,中国石化在海南部署的福深热1井圆满完成钻探任务,井深达到5200米,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此次钻探的成功,不仅揭示了华南地区深层地热的形成与富集机制,更标志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域和深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这对于推动华南地区地热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促进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石化一直致力于深部地热资源的科学研究与勘探开发。福深热1井,作为该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重点项目,其钻探目标为2.5亿年前的花岗岩层,属于深层干热岩地热井。自2023年8月开始钻探以来,该井运用了包括“双驱钻井+高压喷射”在内的多项由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在钻探过程中,当井深达到近3900米时,温度超过了150℃,达到了高温地热的标准;当井深达到5000米时,温度更是超过了180℃,满足了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对干热岩的界定。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形成了深层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关键技术,而且达到了科学探井的预期目标和任务要求。
中国石化将依托福深热1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研究和现场试验,力求在华南地区建立起首个深层地热产学研一体化的现场试验研究和开发利用示范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中国石化将探索并形成适用于华南地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以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深层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其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等特点使其在地热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浅层和中深层的水热型地热上,而对于埋深3000米以下的深层地热,尤其是干热岩资源的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干热岩是指埋藏在地下数千米深处、温度超过180℃且内部不含或仅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石。据中国地质调查显示,我国陆区地下3千米至1万米范围内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即使仅采出2%,也相当于2023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2993倍。
中国石化在地热领域持续深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在探索地热能规模开发方面,公司累计建成了近1亿平方米的地热供暖能力,并成功打造了多个数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区域性地热供暖项目。其中,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地热供暖项目更是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为全球推广项目。在推动地热产业科技进步方面,中国石化创新形成了地热系统形成机制、热储传热机理等两大基础理论,并攻克了“取热不耗水”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服务国家地热产业发展方面,公司牵头编制了超过50%的行业标准以及我国在全球地热领域的第一项国际地热协会标准,并成功举办了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