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总面积1.8平方公里、服务5万余人的贵州省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顺利通过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验收。作为贵州首个城市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其紧扣新型电力系统特征,聚焦“推动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加快高可靠性数字配电系统发展”,为解决中心城区供电保障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新技术引领电网建设
“示范区内长期以来供电负荷密度较大,设备联络繁杂、分支多、线路较长、自动化实用化水平低,缺乏智能运维手段。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得用户服务诉求集中,促使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贵州电网公司贵阳供电局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孟亚园说。
在示范区内,某重点用户由3路10千伏线路供电,无可调节应急电源。为此,贵阳供电局根据重点用户不同场景的保电需求,建设了100千瓦积木式储能装置。保障100千瓦满载负荷2小时用电,市电与储能装置切换仅需20毫秒,做到“零闪动”,且可按需求实时调整容量。“今年以来,我们为贵州省各类重要用户就提供了15次零失误保供电服务。”贵阳供电局城南分局配网综合班经理袁禾说。
如果说积木式储能装置主要服务于示范区内的重点用户,那智能电表与数字电网边缘计算控制装置则服务于整个示范区内用户,是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采用的另外两项关键技术设备。在示范区内,智能电表主要用于监测和管理用户的用电量。而搭载“伏羲”芯片的数字电网边缘计算控制装置,安装在配变综合箱,主要用来对配电自动化终端、台区、台区内分布式资源进行监测和控制,满足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配电运行监测、保护、控制等业务需求,实现台区“透明”,提高运维水平和供电质量,降低大面积停电风险。
目前,示范区内7条10千伏供电线路均已建立自愈馈线组,并搭配高精度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协同建立高灵敏度的故障智能处置机制。示范区建设了25个基于边缘计算控制装置的智能台区,可实现故障点精准定位,平均故障处置时间由2.1小时缩减到0.93小时,已形成实现中国芯“单环网+全自愈”的简洁高效配网。中压可转供率由85%提升至100%,供电可靠性由99.983%提升至99.9992%,配网自愈率提升到10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从1.5小时降低到3.9分钟。
优服务保障电量增长
示范区内有花果园特大型社区部分区域、贵阳文旅网红打卡地青云市集等。
“我们的青云市集店5月份用电33170度,到7月份就达到了55840度,用电量逐月递增,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尽管用电多了,但电压很稳定,这个夏天没停过电。”贵厨酸汤牛肉区域经理朱虎介绍。朱虎口中的“零停电”,离不开背后可靠的电力供应。
示范区建设前,配电运行支持系统数据分散,不利于运维监测。贵阳供电局通过基于云景平台和RPA机器人的运维模块建设,获取展示智能配电房、智能台区关键数据,并与elink平台连接。现场设备运行异常时,预警、告警信息发送至运维人员手机,运维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缺。实现可视化预警、监测、分析和作业全流程管控。通过“云景平台+RPA”模式开展运维,示范区2024年上半年同比减少故障11次,对比示范区建设前的2022年同期,区域内售电量增长达1838万度,直接经济效益达838万元。
“我们实现了配网可观可控,配备智能远程操控装置,减少配网运维人员现场操作,降低误操作风险。远程操作技术将作业全流程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每年仅减少人工操作工时就达2160小时,运维效率提高10倍以上。”贵阳供电局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吴振东说。
示范区内的智能供电台区结合智能传感终端,将电力监控网络深入到供电“最后一公里”,运维人员随时知晓“故障在哪里、停电在哪里”,供电保障由之前的被动抢修变为现在的主动感知运维。贵阳供电局建立“一街一册”网格服务机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用电需求,开展用电设备“义诊”,提供技术支持,让用户放心用电。
“示范区建设充分考虑区位特点,满足区内三个分布式光伏48千瓦和2600余个充电桩接入,为区域产业多态发展提供了高可靠性用电关键支撑,2024年预计新增电量5200万度。”吴振东说。
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验收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会议评估”,验收过程中一致认为贵阳供电局完成了完善中压网架,提升自动化实用水平、建设智能化配电房、建设智能台区、建设“云景平台+RPA”数字系统、建设“储能+”重要用户高可靠性示范点、建立新型运维管控机制,打造高可靠运维体系等六个方面共8项重点任务,具备国产自主可控、低投入、高可靠的城市配电网系统建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