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8年12月16日《华夏时报》报道,12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尽管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利于支撑高油价,但由于欧佩克国家扩展石油产能非常困难,而且最近还在控制产量,因此未来短期内的油价应该会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波动相对较大的水平。因此,明年平均油价将在每桶75美元左右徘徊。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应借油价走低的趋势调整国内能源政策。
在截至12月5日的一周内,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连跌五天,并在5日跌破每桶41美元,创出4年来新低。国际油价不仅连日探低,更创下了高达25%、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目前,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导致国际市场原油需求疲软是国际油价近来连续大幅跳水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人们对国际油价的预测似乎都不准确,人们猜测油价会走高,油价却走低,人们猜测油价要跌了,可油价却又飙升了。但出人意料的是,从50美元每桶涨到近150美元每桶,油价用了一年半时间;而从150美元每桶历史的高点跌回50近40美元每桶,只用了短短4、5个月。即便是被称为商品“牛人”的罗杰斯,对油价的戏剧性发展,恐怕也想都想不到。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第二产业是国内能源消费的大户,国内应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解决需求过热时出现的弊病。目前国内能源供需形势可以形容为“几家欢喜几家愁”,除天然气供应紧缺外,其他产品均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过去五年,国内煤炭、电力和石油的增速明显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煤炭生产年均增速为2.3亿吨;电力装机速度处于高位,预计2008年国内装机容量达8.3亿千瓦;石油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超过世界平均增速。短期来看,能源形势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继续保持。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较历史高点下降了70%左右,国际煤炭价格也大幅下滑。受国际能源价格下挫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跳水”,截止到12月12日,秦皇岛大同优混煤(6,000大卡/千克)平仓价为560—580元/吨,较历史高位下降近47%。从供应方来看,电力行业处于历史最困难时期,五大电力集团均发布发电业务亏损预期。
国内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主要在交通和建筑领域,占比达70%,而国内能源消费70%主要集中在工业产业,化工、建材、石化、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领域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50%。因此,受供需影响,国内会不断出现“电荒”、“油荒”等情况,所以,国内应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解决需求过热时出现的弊病。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油价这一波跌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油市今后的走势如何?一些机构预测油价将继续熊市,并有可能一路下跌至30美元附近。美林公司近日的报告更悲观地称,如果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衰退蔓延至中国,石油价格可能在2009年跌至每桶25美元。
据新浪财经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指出,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力量破灭,是国际油价在几个月时间下跌达100多美元的主要原因。2009年的油价应该很难在一个价格点附近停留,因为国际油价目前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而受金融力量的影响更大,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金融变故都会影响到国际油价的波动。世界经济衰退引起的石油需求的下降,和欧佩克组织等产油国仍在博弈,前一种金融力量虽然撤退了,但新的金融投机者仍在观望,随时准备进入。业内专家认为,现在预测油价什么时候触底,还为时尚早,鉴于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多种力量的角逐,预计明年国际油价仍将处于40美元至140美元/桶之间巨幅震荡。
通常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对于油价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12月15日向新闻界发表讲话时表示,欧佩克成员国的能源部长一致同意削减原油产量。他同时表示,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下降,并预测2009年石油日均需求最大日降幅可能达50万桶。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则认为,一旦全球经济复苏,油价将反弹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从历史看,国际油价波动一直较大。30多年来,国际油价在每桶8美元至96美元内波动。20世纪50年代,油价曾低至每桶1美元。五六年前,人们还“享受”了每桶10美元以下的廉价石油。仅仅几年间,油价已是水火两重天。
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与供需之间的矛盾转化有着很大的关联,无论市场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最终都将由供求来“仲裁”。现在,国际油价已跌至40至50美元每桶之间,是否已触底还很难说。但有分析认为,油价跌势几已触底,降幅空间将日渐收窄,45美元每桶左右可能就是触底反弹价,此后油价在人们预测期内到了75美元每桶,或者更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油价的上涨与下跌,其影响都是巨大的。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量约为2亿吨,由于国际油价下跌了100美元每桶,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原油进口的成本上节约了约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4%。此外,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价格模型测算,石油价格每提高10%,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25%,生产资料价格上升0.9%。反之亦然。这说明,油价下降成为推动国内CPI持续走低的重要力量。
中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国内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节能优先,重点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核电、水电、风电、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首先,煤炭应该以扩产为主进入提高质量为主,彻底解决煤炭生产安全问题,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化建设;其次,电力生产以中长期项目为主,要加快进行电价调整。第三,天然气生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需求旺盛的行业,保持以供定需的状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虽然对能源价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国家对关键能源产品的价格仍实施严格的控制,调节能源供需关系较少利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更多地是调整能源建设项目及建设投资。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其调节作用比较滞后,往往是项目建设成后能源供需关系又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能源建设项目及建设投资的调整往往成为能源供需关系失衡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供需关系的波动是经常的,为了避免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对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必须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利用能源价格引导能源的生产与消费。
进一步改革石油价格体制,逐步形成以我国供需关系为基础的市场定价机制;煤炭价格要全面走向市场定价,取消电煤的指导价。电价改革要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之上,使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协调进行。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需要放松能源市场准入的限制,尤其是石油工业要放松市场准入的所有制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石油生产的上游领域,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多元化投资增强我国石油资源的保证能力。电力行业要进一步培育多元的市场竞争主体,构建不同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煤炭行业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市场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维护矿工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
在放松能源市场准入的所有制限制的同时,对不同的投资主体要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生产规模标准,严格规范能源生产的技术审查。坚决禁止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过小的项目上马。新的能源投资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能源资源的采收率及加工效率不能低于规定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能源市场尤其是电力市场属于区域分割式的市场,各区域为了追求自身能源供需平衡,火电厂大多数建立在负荷中心,由于我国煤炭生产基地远离电力负荷中心,能源运输成为影响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消除能源运输的瓶颈制约,除了加强能源运输的能力建设外,还需要打破市场分割,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对能源生产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控,实现能源利用的空间优化,把火电厂更多地建在煤炭生产基地,变输煤为输电,降低能源运输压力,提高能源运输的效率和清洁性。
要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等措施,确立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利用价格、税收等手段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营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空间。另外,要积极鼓励石油替代品的研制与应用,提高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扩大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增强我国能源供给的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油价低位时,政府调整国内能源政策是尤为适宜的。就当前而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理顺资源价格机制、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制定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长期战略也许当成为一项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