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了“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概念,目标是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吁全球领导人在投资方面,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环境项目,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也声称,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于企业而言也都积极调整战略,在危机中捕捉商机,在逆境中开拓市场,为企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兰达·施罗伊斯教授说过“金融危机让人们更加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因为提高能效意味着降低成本。金融危机为世界投资提高能源利用率创造了机会。”而对于那些高能耗的工业和电力企业来说,提高能效的改造更是减少生产成本并且适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中石油质量管理与节能部领导在亚太能源效率2008国际峰会上的介绍,中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4%,低于发达国家的43%,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工业锅炉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水平高40%,每年工业部门多消耗标准煤2-3亿吨,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5。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中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我国与国外相比,能源经济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提高能源效率是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的桝本晃章也提出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成本,减少排放的双刃利剑。
据亚发行能源部东亚处总监在去年亚太能源效率2008国际峰会上的介绍,2001至2005年亚洲能源服务公司(ESCO)和能效设备市场达到113.24亿美元,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持续增长。为迎合当前政策调整带来的契机,当前很多大型能源及相关企业都积极靠拢能源和环保行业,开拓中国节能减排的巨大市场,如著名能源效率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电气提出节能增效解决方案来适应中国巨大的工业节能市场需求,如安元易如、爱默生等其他能源相关行业的企业也都在纷纷寻找与潜在客户交流合作的平台。
清洁发展机制(CDM)中的能效项目潜力
英国瑞碳(Arreon Carbon)首席执行官施政先生在数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强调:“节能减排仅仅依靠资金支持是行不通的,同时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前不久,英国瑞碳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签署了绿色发展协议,中国企业正迎来技术革新的发展机遇。同英国瑞碳一样,许多跨国企业都在立足于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开发碳减排环保价值的同时,致力于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效技术。
截至2008年2月,中国CDM项目获得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签发的CERs占其签发总量的31.33%。截至2008年1月16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CDM项目共计1068项,估计年减排总量达2.61亿吨,其中提高能效的项目只占16%。但随着金融危机对工业企业的冲击,来自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能耗企业越发意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既能节约成本减少排放,又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生产流程,符合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再加上目前国内工业企业能效水平与吨标准煤GDP是美国的29%,欧盟的17%,日本的10%,工业领域的提高能效项目大有潜力。
目前大多数CDM项目都集中于新能源项目而只有较少项目是提高能效项目的一大原因是提高能源效率项目涉及旧的生产流程的改造,相对于新建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情况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目前也只有钢铁企业的干熄焦(CDQ)项目和水泥厂的余热回收发电项目这两种技术在CDM项目中应用得较多。能效CDM项目较少的另一大原因是对于旧工厂能效的改造很难核定具体减少的碳排放数目。目前许多中国市场的碳买家都是碳交易的中间商,对于改造设计和减排量审计等问题还需和一些技术公司合作。随着中国能耗企业对“废气换技术”CDM项目的关注持续上升,在政府近万亿投资规模的支持下,能效市场的热度持续不减,给拥有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国内外企业带来了丰盛的市场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