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正在深入“敌后”。一个长2米、直径70毫米的仪器探入数千米深的井底,然后展开40支“臂膀”,轻轻搭在井筒内侧,慢慢上移。根据“臂膀”传回地面的信息,电脑屏幕上显现出这口井的状况――很糟糕,多段扭曲如麻花。
实现这一地下“B超”功能的是40臂井径测试仪。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去年用它检测了196口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168口井进行措施治理,治理后日增油75.3吨,综合含水下降4.5%,同时对其中15口套管损坏严重井实施封井,减少因认识不清套管状况而导致的无效作业损失200万元以上。今年前5个月,该厂又有百余口井做了“全面体检”。
胜利采油厂所辖胜坨油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已经步入特高含水后期,油井平均已经辛苦劳作了16年,有的甚至超过40年,其中3成以上出现套损,带病工作。
而现在开发工作越来越细,胜坨油田的油层共分有90多个小层,含油井段超过2千米。这种情况下,日益恶化的井筒状况导致采油工艺的难题不断增多。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更新工艺优化理念。”胜利采油厂副厂长高国强说,“那就是认识了再卡、看准了再堵,精确卡好每一个层、注好每一方水,有效提高措施成功率。”
据该厂技术监测大队大队长柴德民介绍,通过引进配套已经形成了工程测井四大技术系列。40臂测井就是其中之一,它和流量计验漏技术一同解决了套管壁及套管漏失的监测。其余的伽玛定位、声波变密度、陀螺测斜技术则分别解决管柱及井下工具位置、管外水泥胶结、井身轨迹的监测。
工程测井技术在胜利采油厂的规模化应用,大幅提高了措施有效率和成功率。去年该厂共实施各类工程测井749口次,为油田最多。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制定措施后,高含水返工井同比减少76口,措施成功率提高2.5%,偏磨井平均免修期由治理前的149天延长至目前的395天且持续有效。
采油工程处处长田仲强表示,在分公司7000余口关停井中,有近5000口井具备通过适当工作恢复生产的可能,必须通过加强工程测井来掌握井下实际情况,以指导下步措施。目前全油田实施工程测井的油水井仅有4.4%,今年将加大应用力度,提高作业成功率,完善工程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