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副主任在“关注气候变化:挑战、机遇与行动”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欢迎各位来宾参加“关注气候变化:挑战、机遇与行动”论坛。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的要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美元,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健全应对机制。早在1990年,在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下就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2007年,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了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发展改革委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国家方案。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将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确立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开展了全球环境监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情景预测、气候变化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加大了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核能、循环经济等重大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力度,加速建设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需的技术、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是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物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落实国家方案所取得的成就。
五是提高适应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强化了森林资源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加大水资源管理、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水资源配置力度,建立海岸带综合决策机制及协调沟通机制,增强了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强化了应对海平面升高的适应性对策。
六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植树造林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6—2008年,我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关停小火电机组5407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任务。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行循环经济试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大力优化能源结构,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9%。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也跃居世界第四。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我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18.21%。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特别是要抓好部门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继续以节能减排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采取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二是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和相关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做好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三是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组织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做好气候变化知识普及和政策宣讲工作,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加深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公众的责任意识,倡导全民自觉行动,推动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
四是加强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起草工作,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制订相应的标准、监测和考核规范,采取适当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政策和措施,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开展务实合作;拓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渠道,加快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有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增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倍受关注。我国将本着对人类生存和世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任的精神,继续建设性推进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进一步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一是发达国家应当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继续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作为整体到2020年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未批准《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应当承担与其大体一致的减排义务。二是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并做出相应的机制安排。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在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行动,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我国将在《公约》和《议定书》的基础上,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发展阶段、所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实施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