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因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成为中国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四川作为西部的人口和生态资源大省,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发展契机,及时启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试点的基础上建成一批低碳经济发展城市,力争早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发展目标。
一、以政府战略发展规划作为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是以对碳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低消耗,对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对新兴清洁绿色循环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意味着四川的产业基础必然会转向以低碳消耗为主的新兴产业,这类新兴产业能够有效缓解四川的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最终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等新兴产业都可能成为四川启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加快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就需要政府在战略发展规划中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地位,并努力创造条件将低碳经济写入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之中,以此助推四川的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
二、以创新试点带动四川低碳经济发展城市(群)的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是要实现社会系统工程的各个单元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条件下和谐共生。这显然是一个相当高的发展要求。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大省,省内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不可能全省“遍地开花”式地搞低碳经济“齐步走”,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省内逐步建立起一批有带动性和辐射性的低碳经济发展城市(群)。例如,近期四川将广元市首先定位于低碳经济发展城市试点,就是一步高瞻远瞩的“妙手”。广元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在于其天然气储量大,具备较强的森林碳汇潜力,因而广元市走低碳经济的重建与发展道路,就有利于其摆脱仅仅依靠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模式,实现其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碳汇市场交易、建成天然气资源型城市和低碳型经济发展城市的目标。四川省内其它有条件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县),如蓬安的核能产业、攀枝花的钢铁产业以及新津-双流的新能源产业等完全可以在借鉴广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宜本地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为带动整个四川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以制度创新作为低碳经济助推四川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启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将会使四川的生产力革新到一个新的水准,这就必然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即各种制度条件与之相适应。因此,必须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
首先要整合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制度。由于四川现阶段还不具备立刻停止对碳基能源、原材料使用的条件,因此,从增量上减缓对碳基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必然要引入循环经济制度,把碳捕获、碳封存、碳替代、碳减量等技术环节充分融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制度的有机融合,先在产业增量上实现“低碳化”,并逐步压缩“高碳化”的产业存量。
其次是通过产业制度创新改善四川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需要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还需要调整高碳产业结构,最终使四川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最后是通过金融与财税制度创新来保障四川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开发相应的低碳技术。任何新兴技术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亟须创新金融与财税制度,使这两类制度更加偏向于对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直接或间接融资)以及财政拨款支持、税收减免支持等,以此来规范新建企业的低碳技术标准、准入门槛,提高已有企业的低碳技术使用及研发水平,压缩高碳技术企业的规模与产能,从而使这些低碳技术型企业真正成为四川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排头兵”,最终使四川“加快发展”的目标在低碳经济康庄大道上得以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西南财大经济学院)
小词典
碳中和,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碳捕获或碳封存技术,俗称“洁煤”技术,是指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离并进行安全储存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技术。该技术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二氧化碳的捕获,指将二氧化碳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压缩至一定压力。(2)二氧化碳的运输,指将分离并压缩后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或运输工具运至存储地。(3)二氧化碳的存储,指将运抵存储地的二氧化碳注入到诸如地下盐水层、废弃油气田、煤矿等地质结构层或者深海海底、海床以下的地质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