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年底全国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之后,在几大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天然气零售价价格又将涨价。众多涨价理由中自然也少不了“节能”,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原因。近日,中国价格协会某专家称,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才有助于促进节能,而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不利于节能。
可以注意这样一个现象,每次涨价方总把“涨价节能”当做一条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经济学真理,既不提供翔实的资料证明过去的涨价手段已节能了多少,更不说明此次涨价是想达到多大的节能目标,只是凭着一种想当然的经济学直觉空口强调“涨价节能”,这是引发公众反感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的消费者并非缺乏公益意识不想节能,关键是你没有拿出他们能够看得见的数据和结论。
如果说前几年缺少实证数据还情有可原,如今就不该缺了。中国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已有了一两年的经验,从水价到电价,从油价再到煤价都涨过了,而这些涨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约了多少能源,节约的能源是否高过涨价带来的社会成本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统计和测量。
事实上,中国掌握着能源产品的企业基本都是垄断企业,消费者会本能地对这些企业充满警惕,害怕节能只是垄断企业营造的幻觉。因此,只有通过详实的数据把节能结果和垄断暴利分开来,让他们清晰、直观地从数据中看到涨价的节能结果,他们才能接受“涨价节能”。
许多垄断企业一直以节能之名涨价,可从来没拿出与涨价对应的节能结果来,是缺乏“拿数据说服公众”的市场意识,还是压根就没想着节能的事情?中国的垄断行业好像都是这种作风,铁道部一直说春运涨价是为“削峰填谷”,可遗憾的是,每次涨价还只是那空洞干瘪的4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