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传统能源格局和能源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昔日,以欧佩克为能源出口国集团的核心和以欧美为能源消费国集团的核心,使全球能源格局表现为“两极结构”。目前,非欧佩克能源输出国对能源供给的作用日益凸显,弱化了欧佩克作为能源输出国集团的核心地位。同时,欧美等国家已出现经济下滑甚至衰退迹象,能源需求不断紧缩,而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成为能源需求新增长点。从整体上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向“多极结构”转变。
欧佩克风光不再,石油美元备受质疑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犹如“过山车”。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尽管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成员国应美国要求推出石油增产计划,但在阻止国际油价上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时,为抑制不断下滑的油价,原油产量占全球40%的欧佩克成员国一改昔日的争吵,异口同声地提出减产计划。但是,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的出台并没有改变油价持续低迷态势。其根源在于石油消费需求实实在在的下降: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低迷,石油消费下降。
在需求不足条件下,欧佩克石油减产的引导作用十分有限,非但无法对油价产生实质性支撑作用,反而加剧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在欧佩克国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委内瑞拉。为防止能源输出对美国消费市场的过度依赖,委内瑞拉开始寻求新的石油消费市场,逐步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从而实现能源输出多元化。
面对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持续贬值,世界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世界各国对美元逐渐丧失信心,对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合理性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尝试欧元结算石油交易。2007年,伊朗也步伊拉克后尘,宣布新成立的石油交易所用欧元结算,并积极推动天然气欧佩克的建立。去年10月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宣布,由俄罗斯、伊朗、卡塔尔三个天然气出口大国组成的天然气欧佩克成立。
俄罗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俄罗斯拥有全球第二大石油储量,第一大天然气储量。俄罗斯依靠其能源强国战略,加强能源外交,以能源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复苏、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维护地缘政治影响、改善国际政治环境的重要依托,不断挑战美国在中亚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俄格冲突结果是:欧洲能源走廊的中亚路线被切断,格鲁吉亚不再重要,中东地区更为关键,俄罗斯依旧控制欧洲能源供应。
但是,金融危机之后的产油国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油价暴跌使得这些国家在前几年已经扩大的各项经济和社会支出捉襟见肘。这对以石油出口税收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的俄罗斯而言,打击同样是沉重的。
在对金融危机给俄罗斯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报告称,2009年俄罗斯GDP增长率将从此前的6.5%下调至3%。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俄罗斯股市市值下降而导致本国居民持有股票贬值,财富实际缩水3000亿美元。该报告同时指出,由于收入增速减缓,俄中产阶级和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已受到影响。
在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一个昔日通过对石油出口征收高税维持国内财政支出和福利的国家——尽管面临财政压力,不得不在近期连续3次下调石油出口关税,其国家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也随之跌落。危机之后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列强,留下的不是拥有财富最多的国家,而是损失最小或抗风险能力最大的国家。
新兴经济体:成长的烦恼,痛并快乐着
金融危机后,石油价格迅速下滑,供求缺口逆向扩大。产油国在这些年大规模投资还需要维持,但石油消费大国总体需求已经出现滑坡。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暴跌则是实体经济中供求逆向缺口的提前反应。预期和信心已经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第一因素。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对能源需求不断减弱,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打破了有史以来西方国家独占石油资源的局面,成为能源需求的新增长点。新兴经济体在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需求量平均每年上升1%,从2007年850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1.06亿桶/日。2007年~2030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由于非运输行业石油需求减少,石油需求将呈现下滑态势,所有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源于非经合组织国家。其中,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领域中的迅速崛起,已经打破美国长期以来对全球能源工业的垄断。从石油价格到新兴能源技术,再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新兴经济体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