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技术 » 综合能源技术

中欧碳捕获和储存合作在中国具有巨大潜力

日期:2009-10-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能源资讯中心

2009
10/30
11: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欧碳捕获和储存合作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欧合作煤炭利用近零排放” 专题会议上,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和中欧碳捕集与封存合作项目、碳捕获和存储监管活动支持项目、以及地质埋存能力等三个项目介绍了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NZEC)项目旨在研究在中国实现碳捕获和储存(CCS)的方案,该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碳捕获和储存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介绍,这三个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将来,碳捕获和储存可以为中国以煤碳为基础的能源供给及工业提供一项低碳选择;一旦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在中国实现商业化,处理每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在25-30欧元左右;中国东部和东北部的盐碱地和油田具有巨大的储存二氧化碳的潜力;确立适当的有关责任和安全问题的法规及标准对于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是必要的。

  在会议上,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说:“如果不在发电领域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话,那么想在2020年以后制止气候危机的出现将不存在任何现实性的希望。现在是让欧盟和中国决定为碳捕获和储存做积极推广的时候了。上周欧盟的环境外长会议要求我们继续推进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NZEC)项目,并且确认欧盟已经为此准备好5700万欧元。”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Ed Miliband)先生在专门为此次会议所作的视频讲话中说:“这样的合作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在哥本哈根首脑会议的50天前给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是如此地重视气候变化及碳问题。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是一盏重要的指路明灯,它向全世界展示了欧洲与中国如何携手以环境及繁荣为目标而通力合作。我期待着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今后取得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的马燕合司长说:“中国支持在碳捕获和储存方面进行研发和示范项目。这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能够使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接近零,但是这项技术仍然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重要的举措,为在碳捕获和储存领域同欧盟进行合作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所有相关的部委都参加了这个小组。”

  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NZEC)项目的下一个阶段将帮助在中国设计一个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工厂。

  背景资料

  根据中欧在2005年签署的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协议,双方将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上通力合作,其目标是于2020年以前在中国及欧洲通过碳捕获和储存方法来示范先进的煤炭利用近零排放技术。双方还就加速这一目标的进程表示支持,并确认验证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的迫切性。

  欧洲委员会已准备好投入7百万欧元用于该协议的下一阶段:就在中国设立一个碳捕获和储存示范电厂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计划在2010年开始建设。英国承诺为此投入6百万英镑,条件是其它欧盟成员国也参与并投入资金。其他欧盟成员国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参与。

  这些资金将成为已投入资金的补充。欧洲委员会已经向各种有关碳捕获和储存的科研项目,包括中欧碳捕集与封存合作项目(“COACH”)、碳捕获和存储监管活动支持项目(“STRACO2”)、以及 地质埋存能力(“GeoCapacity”)等,投入了大约500万欧元。英国向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投入了大约350万英镑。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探讨在中国应用碳捕获和储存的各种方法方案的技术研究,并进行科研潜力开发和知识积累。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旦碳捕获和储存实现商业化,在中国应用的成本很低,处理每吨二氧化碳约需25英镑。在中国东北部的松辽及苏北盆地的盐碱地和油田中就能储存超过14亿吨的二氧化碳。然而,油田的情况十分复杂,使得二氧化碳的注入更加困难而且昂贵。对于盐碱地蓄水层的碳储存能力和地下水层及中国更广大地区的油田的碳储存能力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中欧碳捕集与封存合作项目(COACH项目)已经确认了在中国运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和燃烧前捕获的二氧化碳的两套示范方案。惠民次盆地咸水含水层的储存能力大约为220亿吨。项目还确认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中能够增加5亿吨二氧化碳的储存能力,据估算,这样可以新增2300万至1亿1千2百万吨的石油开采量。

  碳捕获和存储监管活动支持项目(“STRACO2”)强调欧盟已经建立起来的法规体系可以作为在中国建立相关立法体系的借鉴。方法之一就是“两步法”,即为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厂订立较为宽松的法律框架,提供充分的灵活性,然后在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再确定更为全面的法规。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