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指责发达国家开空头支票,表示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率先减排40%。
中国政府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解振华在哥本哈根大会会场召开媒体吹风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丹麦当地时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贝拉中心正式开幕。在结束第一天的会议之后,中国政府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中国驻地新闻中心召开了媒体吹风会,向中外记者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此次谈判的主要原则。
中国代表团之前与77国集团举行了长达两天的闭门会议,此次解振华的表态被视作中国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长时间会晤之后的最新表态。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的谈判立场是一贯和坚定的,他表示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减排40%,中国政府不接受发达国家向中国提出的更多不合理要求,同时指责发达国家“尽开空头支票”,无助于谈判的实质成果达成。
解振华阐释到,中国政府的立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坚持巴厘路线图,坚持双轨制谈判,要求对《公约》和《议定书》分别作出决定。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常坚决的要求。对于发达国家希望实施并轨,取消京都议定书,取而代之以新的协议文本的要求,发展中国家表示反对,因为这将导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担原则失去实质意义。
第二,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度减排。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中长期行动规划,中国和77国集团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减排40%。这个要求也是基于IPCC的建议和公约的要求来制定的。
第三,按照《公约》 、《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和充裕的技术和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减排能力。但至于到底发达国家应该拿出多少钱,发达国家并未作出实质性的承诺和具体行动,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不满。解振华表示,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都没有到位之前,在全是口头支票的前提下,发达国家没有资格要求发展中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第四,在没有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国内采取积极减缓的行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中国在1990-2005年间,单位GDP的能耗降低了47%。这个努力说明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国家,印度巴西等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也都相继提出了国内减排的目标。解振华表示这是我们发展中国家为气候谈判作出的贡献。
第五,解振华表示,尽管中国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标,但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肯定还会继续增长。但这也符合《公约》前言的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首要的目标是发展和脱贫,因此允许温室气体在未来适当和合理地增长。因此,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基于这一原则采取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第六,所有的谈判都应该基于《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基础,不能倒退,更不能歪曲。这是中国政府的前提和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中国政府愿意就某些问题采取灵活的态度,但关于原则问题我们不能让步。
第七,关于发达国家提出的三可原则,即减排行动“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的三原则,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即完全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来办: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和指标、提供资金和技术都要实行三可原则;发展中国家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的行动要接受三可原则。但发展中国家自主采取的减排行动不接受三可原则,以及任何变相的三可原则。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都是符合《公约》和《议定书》要求的。
第八,解振华表示,77国集团和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目前已经就哥本哈根会议成果提出了各自的的建议文本。因为发展中国家要求所有谈判基于《公约》和《议定书》、按照双轨制来进行,不希望也反对进行其他的谈判,中国政府支持这一态度。基础四国和77国集团提出的关于会议成果的文本,是因为在发达国家已经提出新草案文本的前提下,需要作出相对应的文件。解振华表示,与其让别人提出,还不如自己提出一个相应的文本。如果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也要有相应的文件。
第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资金和技术援助的金额分歧分场大。根据IPCC的建议,发达国家需每年拿出GDP的0.5%-1%,即3000亿元,而非洲国家则提出应该拿出GDP的1.5%即4500亿元,但现在发达国家仅提出一年100亿的援助金额,解振华表示,两者间的差距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