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能源体系变革正悄然兴起。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渴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担忧,促使消费者、公司和政府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征程,迈向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目前,政府决策者有很好的时机使我们在征程中加快步伐。从本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开始,政府决策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社会是加速前进,还是原地踏步。
建设新的能源未来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这将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原因在于能源类型的极大丰富--从清洁矿物燃料,到诸如生物燃料、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再到核能和氢能。从汽车到冰箱,所有用品的能效都将比今天提高很多。
有些人希望这样的能源未来,像市场上推出新款电子消费品一样,迅速成为现实。这是不切实际的。过去一个世纪来,每一项经过验证的新能源技术都需要大约25年到3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到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1%的程度。生物燃油刚刚达到这个比例。风电要到2015年,即在丹麦和美国建成全球首批大型风电场25年之后,才能达到这个比例。
要达到实现大规模能源生产所需的工业产能和人力资源储备,真的需要时间。其间,我们边学边做。当今最大风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几乎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产的风电机组的100倍。
社会对加快转变步伐的厚望,寄托于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从研发直至商业化生产--而出台的积极政策、激励措施和财政支持。事实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可促进私人投资的监管框架,继煤炭和石油之后,每一种主要的新能源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这并不是要政府为企业提供补贴。关键在于刺激创新,鼓励企业投资于有助于降低排放、但短期内不能赚钱的技术。
政府必须针对每一项技术的特定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用于捕集发电厂和其他工业设施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安全地封存到地下的技术。这种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仍需实践检验。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已经承诺投入200多亿美元,为20多个试点项目提供支持,预计到2015年,将有至少10个项目投入运行。
从长期来看,促进低碳技术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将是对二氧化碳排放定价。最有效的市场机制是,设立限制排放总量,并允许企业交易排放配额的体制,如欧盟排放交易机制。
然而,像欧盟这样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很年轻,按市场机制形成的排放价格,还不足以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介入,对一系列技术给予政策支持。例如,欧盟已经这样做了,为开创性的碳捕集和封存项目提供奖励性的排放额度。
众多企业已经为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他们正致力于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例如,壳牌的化工厂的能效已经比2001年提高了将近8%。此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节能建议和产品。
我们还不断提高天然气的产量,因为这种能源可以较为清洁地燃烧。采用天然气发电的二氧化碳排量,比煤电低50%。这有助于在可再生能源瓜熟蒂落之前,搭建起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到2012年,天然气将占壳牌能源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哥本哈根,各国政府可以为制定有助于全世界朝着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迈进的全球政策框架奠定基础。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目标,因为各国观点分歧严重。但世界需要并且应该取得切实的进展,争取达成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协议,推动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提供资助。
在政府带领下,全社会将大力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让我们继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