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候变化”这个话题的大争吵,发生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COP15)之前的11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英国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库让黑客破解,丢失了1000多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页资料。
黑客们随手公布了这些文件,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全世界还在努力协商各个国家的减排责任,以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时候,英国的科学家们却在过去10年里对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到气候变化各执一词。
12月初,当英国《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到访北京之际,笔者就“气候门”事件询问了他。这位主编避重就轻地答道:“问题不是出在科学家们身上,而是出在对数据的管理之上。”
他并没有否认“气候变化”对于科学家们来说,的确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情。
“气候变化”的政治正确
如果将时间倒推到2007年,“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如同刚刚烤好的馒头那样,热得烫手。
这一年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因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和出色报道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年,IPCC在成立20周年里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度确认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有关。
按照各种统计数据的共识,人类活动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导致地球表面大气平均温度上升0.74度。如果这个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在2020年超过2摄氏度,气候变化将变得不可控制——这就是哥本哈根的目的:控制碳排放,延缓甚至改变气候变暖的趋势。
在今年7月份,世界17个主要经济体论坛(含G8以及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承认了“2摄氏度”的合法性。“气候变化”遂成为政治正确的议题。
然而,东英吉利大学被窃的资料戏剧性地挑战了“气候变化”的这种政治正确性。人类几千年来的活动究竟会对气候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在人类这短暂的文明史当中,气候异常现象也并非没有出现过。在盛唐时期,住在长安的杨贵妃能够吃上产自四川的荔枝,足见当时中国的温暖程度。而明朝末年,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所研究的那样,在阳历11月时分,北京已经是滴水成冰的隆冬,证明当时气候寒冷远远超过今天。甚至到19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科学家也一再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变冷。
既然历史上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焉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气候形势不是又一次处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呢?
在很多人看来,假如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只有微乎其微的影响,万众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也将止步于一场热热闹闹的领导人派对,因为它对全球变暖产生不了实质影响。
“可持续利益”的公平分配
但是,哥本哈根峰会依旧有它的价值。尽管它能否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既然它能够将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名代表带到谈判桌前,这说明它本身能够影响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在峰会之前,世界上各大国竞相高调公布自己的减排目标,表面上是为了抢占道德制高点,在那些不承诺减排的国家面前获得优越感,实际上是借“减排”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步伐,在减排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减排”的核心是能源问题。由于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化石能源最终会部分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减排”不但意味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意味着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将在未来成为一个商机无限的领域。
荷兰和丹麦驻华大使就曾对笔者表示过,气候变化议题既是道德议题,也是商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是和商业机会并行不悖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评论道:“如果我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建立了一个清洁能源经济体,但是随后气候变化被证明是一场骗局,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在能源问题上更加不依赖于他人。”
低碳经济路线图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内容。在全世界的期待当中,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做出了承诺。
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承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政府没有提出一个大而化之的减排总量承诺。中国政府的承诺涉及到从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到未来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甚至详细的造林规划等方方面面,非常具体。
与其说这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不如说这是一个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格局的规划,是一幅未来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能源的大量需求。据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估计,2010年中国每日需要消耗石油861万桶,大约是全球石油日消耗的10%。而目前中国化石能源的使用在所有能源项目中约占70%。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如此高的比例,不但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后果,也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低碳经济所包含的新能源开发与投资,各种环保手段的更新与环保意识的深化,将深深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轨迹。诚如弗里德曼所言,建立低碳经济,不仅能将一个国家的环保科技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促使其健康发展,也能够在更大的层面上保证它的能源安全,具有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上,已经出现了“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等内容。无论人们对哥本哈根所达成的协议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哥本哈根的成与败,得与失,都将从外部推动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的承诺,将和哥本哈根峰会一样,成为“低碳经济路线图”当中标志性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