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关键词是减排和出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关键词是减缓和适应。结合二者的“灵魂”是资金和技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现在开始触及“灵魂”。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由此,需要多少钱,谁来出,出多少,谁管钱?这些敏感问题使哥本哈根贝拉会展中心成为讨价还价的大集市。
国际反贫困民间组织“行动援助”估算,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需要大约2000亿美元,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根据温室气体排放历史,“行动援助”指出美国、欧盟、日本是“气候债务”三巨头,分别“欠债”880亿、640亿和260亿美元。令发展中国家失望的是,三巨头把钱包捂得很紧。
欧盟之前提出今后三年每年拿32亿美元,但10日开始的欧盟领导人会议上,这一数字缩水至26亿元。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在2010年财政预算中列入12亿美元气候资金“小钱”——仅够1000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一年开销,美国国会还不见得放行。日本政府则口惠而实不至,至今未表明具体金额。发达国家到底拨款多少给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仍会是未来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希望触及发达国家助资的谈判,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责任和道义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方面设置了较多的限制,防止技术外流。欧盟为全球“低碳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在这个宏伟目标下,欧盟有着现实的经济利益诉求,主要是为了推销其新能源技术的知识产权。欧盟内部较积极推动“低碳世界”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等国,在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方面是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引领者,通过技术、专利转让,这些后工业化国家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美国由于退出《京都议定书》,丧失全球政治的道德制高点,将“低碳政治”话语权拱手相让给欧洲人。奥巴马上台后,积极推动“低碳”名义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希望能够重新掌握“低碳政治”话语权。
美国人不愿意接受目前欧洲主导下的“低碳政治”,试图在G8集团的基础上,邀请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15个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重新讨论碳排放的问题。欧盟也很担心中国、印度等国家会跟随美国另立标准。由此可见,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世界将进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各国为争夺全球“低碳政治”话语权在进行激烈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