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未来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模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衰退都孕育着以新技术为引导、新经济增长模式为基础的经济革命的产生。而今年,在经济严重衰退和环境日益恶化双重压力下,低碳概念变得日趋成熟,低碳经济开始崭露头角,而G20将更加坚定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继工业化、信息化革命之后的划时代革命时期。
我国仍处于“高碳时期”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是能源消费增长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能源需求巨大,数据显示,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成煤当量计算)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年均增长9.7%,按这个速度发展,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其次,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偏重高碳能源,以煤炭为例,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偏高。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和农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碳需求量较大的重化工业占到工业比重的70%左右。最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然而,我国相关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欧美国家。
我国与欧美等国拥有相同的机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北欧国家走上了低碳的发展道路,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目前并未完成其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这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当困难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欧美等国就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恶化带给经济的巨大损失,各国陆续着手治污、减排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开始重视产业朝环保方向发展。然而,在当时实现整个工业产业环保发展,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代价,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把重污染的落后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际,欧美等国将本国产业迅速转移到了以信息化产业为中心的服务产业的发展轨道上来。因此,尽管欧美等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占据技术优势,但其低碳产业整体发展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从事低碳产业发展时间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经济发展的交融时期,整个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就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主要优势体现在:(一)资金优势,金融危机后,与欧美等国相比,高储蓄和巨额外汇储备使得我国可用于新产业发展的资金相对充裕,仅政府用于经济刺激的4万亿投资中,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就超过 2000亿元,而在十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中,间接地用到节能减排上的就更多了;(二)低碳化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目前中国产业整体处于高碳时期,这就决定了降低碳排放的市场是广阔的,对于低碳需求是强烈的,特别是在钢铁、石化、发电等高能耗产业上;(三)已初步建立起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产业,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并将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国、应用国和出口国,发电方面, 2008年水电同比增长19.50%,火电增长2.2%,水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1.97%,而火电比重则降低了2.4%。
综合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雄厚的资金,高效的制造能力以及政府大力投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可见,尽管欧美等国在技术及部分产业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我国在资金、市场、生产成本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因此,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中,每个国家都将拥有均等的机会。
低碳经济时代将进一步加深各国的经济关系
如果说信息时代让地球变得更小,让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那么,低碳经济时代将使各国关系得到全方位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表现地更加明显。我们知道碳排放的空间是公共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受到游戏规则的制约,那么这项工程的成效都有可能付诸东流;此外,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它需要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制度安排上进一步合作,特别是在经济合作上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工程,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同时需要资金、人力、市场等几方面的生产要素,只有这些要素全部汇聚在一起,才能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目前,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每个国家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和欧美等国之间,各生产要素存在着巨大优势互补情况下,未来中国和欧美等西方国家联合发展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