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新著《低碳之路》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海洋石油能源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
管清友:我是最后一个,我就简单说一说,因为前面几位老师也说的非常全面了。我建议这个书出第二版,第三版的时候,就改成《碳路者》,熊总写回忆录也可以叫《碳路者》。开个玩笑。
我昨天下午拿到这个书,我看的比较细,而且我也看熊总的博客,看完以后觉得这是中国的忧贫忧己。我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这个语言很活泼,我昨天下午拿到以后一直都在看,一直看到12点,我觉得很好都,这个对于书的普及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书是系统交代了从气侯变化到低碳经济,到碳交易的这么一个脉搏。我们知道2003年英国政府白皮书提出低碳经济之后没有得到什么重视,直到2007年IPC的气侯报告提出以后,这个词才开始全球流行起来,确实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理解这个概念。我印象最深,去年我们到斯德哥尔摩去的时候,我们各个课题的参者都要给出一个低碳经济的概念,因为没有统一大家公认的概念,最后是综合每个人提出的概念整合而成的。而熊总这本书就是给出了前因后果以及解决方案。
第二个,这本书确实非常系统,我简单梳理了四个脉络。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气侯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我也写过文章,低碳经济也好,社会建设也好,实际是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气侯变化、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唯一方案,是一条必行的方案,所以这本书是从三大危机开始提出所谓低碳经济的道路,又分四个脉络:
一个是气侯变化到碳交易机制和市场前景。
第二个,是从我们对化石能源,或者碳能源的依赖,以至于现在面临能源危机,能源政治,以及西方社会一定要摆脱对产油国以及资源出口国依赖的形式。
第三条脉络是增长极限,从罗马俱乐部引出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反思,最后他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黑色失业与绿色就业”的概念,我建议大家看一看,低碳经济是有利于促进绿色就业的。
第四条脉络,从文明的循环,以及汤以敏在历史研究里提出的挑战应战论,讲到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反思,其中讲到尼泊尔和北欧的模式,这个对大家特别有启发。
现在我们含到哥本哈根会议也在开,作为政治会议,或者叫闹剧,作为业内研究者实际上是觉得有点悲哀,在人类面临这么大的危机的时候,大家却在具体的事情上争来争去,我觉得没有人能为这个会议指出一个明路,我比较悲观,我觉得达成量化协议的可能性很小,熊总也是这么说,对气侯变化影响最小的国家,反而是气侯变化伤害最大的国家,比如像马尔代夫,他们就是说,趁我们还没有淹没,你们赶紧来玩吧,你们来我们这旅游,我们赚了钱好举国迁到别的地方去。这都是很悲哀的。
最后呢,最近这种书很多,真正从市场机制提出解决方案,金融手段、碳金融、碳保险,比较详细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我不敢说第一本,我的阅读范围内这是我看到第一本。所以有了方案人类就有希望,决策者就觉得我可以做这个事情,如果没有方案,你光说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决策者是不太敢做这个事情的,因为他要考虑这个后果。这个方案里面我也划分了三条脉络:就是国家、企业、个人,这三大主体的责任。
国家责任是提出方案,建立制度,真正的实现制度创新,可能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次要的,建立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国家要做的主要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肯定比金融延伸产品创新重要的多。
第二,就是企业责任,企业要加强碳资产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可能会成为碳负债。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未来关于碳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如果一个企业管理不好碳资产,如果一个企业是高碳企业,这个企业就没有生存之力,对企业也是压力。
从个人来讲,这个书也提出了新节俭主义,我个人理解,个人行为要达到一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要有这个努力。很多明星不是买一块地,然后种树,把自己排放的碳中和,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式。另外比较切实的可能不仅仅对普通老百姓,对研究者、学者、官员,要切切实实从自己身边做起,现在很多国际组织,经常开一个会,满世界跑,大夏天空调开的你冷的全身发抖。这都没有必要,就是说走低碳之路要从身边做起,这一点熊总这个书里也讲到了,首先是价值观的问题,没有价值观,这种技术,这种转变都没有可能,所以可能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