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李荣融受命监管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时,当时的国有企业正面临债台高筑,员工队伍庞大,人员聘用终身制,养老金负担沉重等问题。
李荣融承认,在许多方面,人们的期望都不高。“我们当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在北京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说我们不可能干好。”
正如结果所证明的那样,李荣融似乎赶上了极好的时机。中国经济连年的两位数增长,占据着产业经济的制高点——国有经济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盈利能力达到空前的水平。
李荣融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国资委)主任。自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其下属企业的利润增长了两倍,2002年的利润为2405亿元人民币(合300亿美元),而今年预计将增至7500亿元人民币。
李荣融的工作职责,是在这些企业中代表股东——中国政府——的利益。
李荣融是一名工程师,但走上了经济规划的道路,先是在江苏任职,后来调往北京。
他辖下有161家企业——开始是169家,但在合并和关闭后缩减为161家——这些企业控制着中国经济中最强大的领域。
李荣融表示:“虽然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我们监管的资本质量却得到了改善。”他明确表示,国家需要保持对所谓战略行业的控制权,这些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对于某些行业,国家不应再继续控制,这些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都应退出市场,”他表示。“然而,其中有些企业应得到加强,而这些企业应当由国家控制。”
尽管中国私营领域得到发展,但国家仍控制着石油、石化、采矿、银行、保险、电信、钢铁、电力和航空等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企业。
李荣融的领导下发生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国有企业曾几乎完全依赖于银行贷款,但李荣融表示,现在国有企业61%的投资,使用的都是留存利润。
“我的一个要求是,为防范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应主要来自自己的利润,”李荣融表示。“向银行借贷的资金已大幅减少。”
国有企业还被迫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从它们最喜爱的房地产和股市等投机活动中退出。
“很少有企业能从非核心业务中赚到钱,”李荣融表示。“在股市,有一个人赚钱,就会有两个人赔钱。因此综合结果是,它们总是在赔钱。”
另一个变化发生在人事方面,希望从外部引入高管,担任高级职位。
李荣融表示:“跨国企业之所以运作得好,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有来自全球的人才。我们必须也这么做。”
鉴于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文化,这个计划可谓雄心勃勃。迄今为止,国资委已聘用了81位外部人士,今年甚至还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办了招聘考试。
这些国有企业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李荣融讲述了一个故事,国资委向一位可能被录用的人提供了6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高于所在企业董事长的薪资水平。
李荣融说:“在同一时间,还有一家外国企业给他开出了60万美元的价码,因此他最后选择了到那家外企工作。”
但这是个例外。大多数新聘用的人(都是海外华人)都乐于接受按当地薪资水平领薪的职位,或许他们意识到,这份工作能为他们带来权力和利益,即便主要不是拿回家的薪水。
“如果你在市场上被聘用,就会按市价付给你薪水,”李荣融表示。“但实际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要求过比我们所提供的更高的薪资水平。”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