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石油工业上游发展趋势呈现出怎样的竞争格局?在世界石油新秩序下,国家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谁与争锋?
“国家石油公司强力崛起,主导地位不断加强。跨国石油公司储产量、加油站数和成品油销售量下降,主导地位逐步削弱。”日前,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座谈会上,勘探院全球资源与战略研究筹备组组长李小地对世界石油工业上游发展趋势发表观点。他表示,在全球上游油气行业中,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事实上,印证国家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江湖地位发生微妙变化的,从全球石油公司50强排名似乎也可窥一斑。2008年全球石油公司50强中,有27家为国家石油公司,其中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为榜首的前5强中,国家石油公司占据了4席,此外有10家国家石油公司的排名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另有数据表明,2005年以来,全球50强排名就呈现出国家石油公司稳步上升,跨国石油公司逐步下滑的态势。而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炼油能力、油品销量等则是综合评定的基础。
从石油储量和产量来看,国家石油公司占绝对优势。而分布在中东、中亚和巴西、澳大利亚等区域的大油气田是未来产量增长的主体。对于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而言,自国际市场2003年起的新一轮高油价以来,由于自身产量比较高,并充分享受了高油价的利润,带来较高的现金流,从而使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扩张的步伐加快,与国际石油公司正在“接轨”。
李小地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影响逐步削弱,一方面由于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和迅速国际化,另一方面则是油田服务公司抢占了跨国公司的市场。油田服务公司正成为技术领先者,向综合服务公司发展。这对于一向以技术、管理实力见长的跨国石油公司而言,似乎是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
国家石油公司挟资源和市场强力崛起并迅速国际化,逐渐站在了国际石油市场中央,油田服务公司挟技术和综合服务挤占跨国石油公司市场份额,使跨国石油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可以看到,2008年末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波,使世界石油行业加速洗牌,促进了世界能源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新一轮的投资并购正在进行。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勘探和开发成本的不断提高,资源无疑将比资金和技术更加成为角逐世界石油舞台的重要砝码。
在这种趋势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竞合格局将会面临哪些改变?李小地表示,未来的国际合作方式将更多的是国家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国家石油公司与服务公司合作。未来勘探开发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公司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石油将如何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世界石油新秩序,李小地建议,要进一步推动与国家石油公司的更加紧密的全面战略合作,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开拓炼油和销售等下游市场,扩大公司规模和市场价值。进一步加强与油田服务公司的合作,重点在前沿技术的跟踪、应用和引进,让我们的技术始终处于先进行列。进一步加快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把中国石油建设成上下游一体化、油公司与服务公司一体化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